一出生,便成“巨人”——全球第一!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一举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引人注目的是,湖北牵头建立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承担了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业务,好比碳资产的“银行”和“仓库”,是全国碳资产的大数据中枢。
该系统的落户,意味着湖北有了首个具有金融功能的全国性要素平台。
“国家使命”缘何落户湖北?将为湖北带来什么?
“湖北经验”引来国家“碳使命”
二氧化碳,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元凶。
为抑制气候变暖,1997年,全球100多个国家签下《京都议定书》。在这一国际协定中,碳排放权交易成为三个灵活的减排机制之一。
由此,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的碳交易,成为全球公认、推动环保减排的市场化交易手段——有效减排的企业,可将多出的二氧化碳配额出售,获取收益;而那些超标排放的企业,就得掏钱买配额。效果就此显现:减排的企业想方设法再减排,以多卖配额;超排的企业须多掏大把银子,也会想方设法减排。
敏锐感知这一趋势,湖北率先做起了“碳”文章——
2007年,湖北成立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
2010年,湖北提出“将武汉打造成为全国碳金融中心”。
2011年,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七省市,被纳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2014年4月2日,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首日成交19笔,总成交量51万吨,成交金额1071万元,成交量和成交额均创全国第一。
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由湖北牵头承建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由上海承建全国碳交易系统。这两个系统分别类似我国股票交易市场中的证券登记结算中心和沪、深证券交易所。
十年磨一剑!
“‘国家使命’落户湖北,是‘考试’考出来的!”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刘汉武说,湖北对于全国碳市场建设的理解,登记交易系统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层面如何确保安全稳定,都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湖北碳市场开市7年来,建立了包括数据核查、配额发放、交易规则在内的成熟市场体系,吸引近万家市场主体加入,率先开展碳资产托管、碳质押贷款、碳现货远期产品、碳众筹及碳保险等碳金融业务创新,形成了“碳汇+”交易体系等灵活交易机制,总开户数、市场参与人数、日均交易量、市场履约率等指标均排名全国第一,企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47万吨,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湖北经验”。
据了解,在国家组织的权威评审中,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评审得分湖北均位居前列。按照只能选择承建其中一个系统的要求,湖北选择了牵头承建金融和产业资本更为聚集的注册登记系统。
“湖北产业结构偏重,资源约束偏紧,结构性矛盾突出,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早谋划、高度重视,为湖北碳市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作为最早参与湖北碳交易体系设计的专家,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孙永平教授说。
刘汉武透露,湖北碳市场围绕体系建设、配额分配、排放核查、系统运维、生态扶贫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充分实现了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探路的作用。“比如,全国电力行业碳配额的分配方案,绝大部分采用了湖北方案。”
造就新的千亿产业
在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眼中,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犹如“聚绿盆”,不仅能推动湖北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更有望促进绿色低碳类的项目、技术、人才、资金流向湖北。
我省相关负责人表示,抓住碳市场这一重要的要素市场,未来有望形成一片新蓝海。特别是注册登记系统这一国家级功能平台,有望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提升竞争力,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
这一新的绿色增长点,将有多大规模?业内人士普遍预测为千亿级市场。
刘汉武认为,碳市场直接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间接带动新型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将会催生碳资产管理机构、咨询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和绿色认证机构等绿色低碳服务。
孙永平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湖北有望发挥集聚效应,吸引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向长江中游城市群靠拢。“以碳市场为桥梁,打通中西部地区发展通道,实现碳市场和其他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最终将湖北建成全国最具特色的绿色资本市场,从而造就一个千亿级产业。”
发力全国碳金融中心
引人注目的是,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意味着湖北有了首个具有金融功能的全国性要素平台。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敬东认为,我国碳市场潜力巨大,金融支持大有可为。刘汉武则充满信心:“湖北可以凭借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户的先发优势,抢占全国碳金融中心以及中部金融中心。”
注册登记系统的运行,将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
省发改委人士介绍,注册登记系统将吸引碳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核查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及专业人才入驻湖北,并在碳排放核查、碳价格发现、碳金融衍生品开发、碳资产管理、碳基金发行和托管、碳资产证券化等各个环节开展业务,逐步发挥金融集聚效应。
2023-2029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2023-2029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分析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共九章,包含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试点碳市场建设状况分析, 2023-2029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前景与对策等内容。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