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16日,省委省政府决定整合省交通集团、厦门港务控股、省能源集团和漳州、泉州、宁德、平潭等地拥有的国有港口航运企业资产,组建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福建港口集团”)。这次整合,被业界称为“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涉及面最大、最复杂的一次改革”。
近期,江西、湖北等省份也陆续进行了港口业务整合,意味全国范围“一省一港”整合改革基本告一段落。
先行一步的福建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将交出什么样的成绩单?带来怎样的启示?记者走访了福建港口集团及其权属各地港口企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年来福建港口集约化向纵深推进、区域竞争力不断凸显、项目建设实现提速,发展效益和质量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1—6月,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7%,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9%;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近1.8亿吨,同比增长15.7%;集装箱吞吐量637.5万标箱,同比增长6.3%。集团整合第一年,即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比数字更重要的是,整合后的福建各港口变“对手”为“握手”,变“竞争”为“竞合”,初步形成一体化经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助力福建加速迈入“大港时代”。
探索:开启港口一体化经营
7月18日,由福建港口集团为主投资建设的漳州古雷南15~19^#液体散货泊位开港运营。这是按照省委省政府连片开发古雷作业区液散泊位要求建成的首个项目,填补了我省大型公共化工码头的空白。
骄阳似火的七月,记者探访我省多地港口,随处可见如火如荼地建设和集约化进出港景象。
我省岸线长3752km,全国第2,港口资源丰腴。“但长久以来,福建各沿海港口功能相似、货源腹地重叠、投资和经营主体分散,港口经营集约效应一般,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持续存在。”在福建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兴湖看来,福建港口整合“刻不容缓却又恰逢其时”。
其实,早在2006年,我省就启动了“跨行政区域”的全省港口整合,将沿海6个设区市港口整合为跨设区市的福州港、湄洲湾港、厦门港及非跨区域的泉州港。此轮改革明确了各港区的功能分工,但未涉及港口企业整合,改革效果亦打了“折扣”。
此前在我省沿海,港口经营主体中不仅有省、市国有企业,还有央企、外企和民企。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港口费率偏低,港区生产难达合理规模;同一港区的口岸配套及港口集疏运体系重复建设,严重削弱港口竞争力……
核心港区难“造”核心大港,业界不免担忧,在国际航运联盟寡头垄断和全国沿海港口整合浪潮下,单打独斗、忙于“内耗”的福建港口将无力应对市场竞争,甚至沦为邻近港口群的支线和喂给港。
去年8月,我省港口企业整合工作“靴子落地”,省内国有港口企业初步实现一体化经营。随着通过国家反垄断审查,漳州、泉州、宁德三市成立区域港口集团,集团总部完成机构搭建和人员配置,福建港口集团进入常态化运作。
李兴湖告诉记者,福建港口整合涉及省里和沿海各地市,还涉及上市公司,涉及企业及人员多、矛盾集中,但在省委省政府主导下,有关部门和兄弟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最终改革平稳完成。
攥指成拳,福建港口集团成立以来,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投资29.44亿元,一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项目也相继取得新进展——
莆田罗屿港口4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建成投产,成为我省首个、全国第六个满足世界最大散货船靠泊接卸的港口;
福州江阴港区6^#泊位、罗源湾碧里6^#泊位、泉州港锦尚作业区4^#泊位码头等项目主体工程交工验收,连片开发不断推进;
厦门海润码头全智能化改造推进顺利,平潭八方电商物流园开工建设,港口不断走向数字化、专业化;
集团与招商港口合作入股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完成全省首个“一带一路”港口项目投资;广东潮州小红山码头顺利投产,省外港口投资取得突破……
协同:集约化发展破屏障
截至今年7月31日,72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共开行1635个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4.76万标箱。
“丝路海运”的兴盛只是厦门港的缩影。上半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90.35万标箱,同比增长11.43%。其中,6月单月集装箱吞吐量达106.76万标箱,创历史新高!
“整合前,大家都是‘小而全’,你做集装箱我也做。”蔡立群说,“而现在,福建港口集团明确集全集团之力,打造以厦门为中心的全省港口集装箱业务一体化经营格局。”在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总经理蔡立群看来,这正是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带来的“红利”。
自2017年起,厦门港虽然连续四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标箱,但相较长三角、珠三角港口群,体量仍较小。在腹地产业支撑效应有限的情况下,亟须拓展“海向腹地”。
集约化程度不高一直是福建港口发展的顽疾,福建港口集团下的“先手棋”,便是消弭内部竞争、推动一体化经营,提升集约化经营水平。
集团统筹旗下各地市集装箱码头业务,相继开通和优化以厦门港为基本港的省内集装箱“穿梭巴士”支线和内外贸干线。自今年1月25日“宁德—厦门”直航定班开通以来至7月底,往返宁德、厦门两港的这一集装箱“穿梭巴士”已累计送达2223标箱,囊括了宁德时代锂电池、上汽集团KD件、中铜东南铜业铜精矿等货源。宁德港务集团董事长严春辉介绍,该航线充分体现了各地港口业务协同——宁德、厦门两港码头公司负责港口装卸服务,厦门港务海运负责海上运输任务,厦门外代发挥专业力量提供代理等服务。
近一年来,“莆田—厦门”“宁德—江阴—厦门”“潮州—厦门”……一条条新开通的沿海集装箱穿梭航线畅通了沿海各港口的物流通道,破除了我省南北港口间的“无形屏障”。
据统计,上半年,穿梭航线开行1802航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3.39万标箱,推动厦门港占全省集装箱业务量比重从去年的66%上升到近70%。
厦门港的集装箱业务,莆田、福州罗源湾港区的大型干散货业务,漳州古雷港区的液体化工业务,宁德港区为临港工业配套服务,泉州、平潭港区专注服务地方产业的功能……在集约化、专业化思路下,我省港口分工协作、错位发展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合力:从竞争对手到“一盘棋”
“过去我们见面可是要‘掐架’的!”在整合重组后的泉州港务集团采访时,董事长戈铭发和总经理林聪跃用一句话形容了整合前的情况。虽是戏言,却是实情。
戈铭发曾是原省能源集团所属肖厝港物流公司负责人,林聪跃则是原泉州港务集团负责人。肖厝港物流和泉州港务旗下的沙格港务地处同一个作业区,但经营主体却分属不同企业。之前,抢货源、拼价格成为常态。
这也是此前我省许多港区的“缩影”。
今年以来,在福州、厦门港基础上,福建港口集团已完成漳州、泉州、宁德三个区域公司的整合组建,初步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沿海港口区域化发展新格局。
如今,原泉州港务集团和肖厝港物流公司将原所属股权关系分别由泉州市国资委和省能源集团划转至福建港口集团,并进行了合并重组;区域内同港区也进行了重组整合,如后渚港区的集装箱公司与散货公司整合组建后渚公司,肖厝港区的沙格港务与肖厝港物流整合组建肖厝公司。
昔日“竞争对手”成了“一家人”。
整合带来更有序的发展格局。“我们将原沙格港务公司的泊位主营货物定位为煤炭、金属矿石等,原肖厝港物流公司泊位定位为粮食、矿建材料、散装木片等,避免了同质竞争。整合后,资金有效归集,设备统一调配,发展形成合力。”戈铭发说。
未来,泉州港务在融入全省港口“一盘棋”的基础上,将更有力推进地方产业发展。“依托福建港口集团力量,我们将统筹推进后渚港区整体搬迁和石井港区连片开发,积极介入泉州南部港口市场,积极打造‘全国石材集散中心’,争取在新老港区功能转移中实现港口转型升级。”戈铭发说。
无独有偶,专注集装箱业务的战略下,厦门港务也在对港口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港产城关系更加趋于和谐。如东渡港区将稳步推进大宗散货运输功能向漳州后石港区外移;海沧港区正改造部分液化泊位和散货泊位为集装箱功能,并研究设置港城分界缓冲带;翔安港区将启动集装箱码头前期工作,升级通用泊位的集装箱运输能力。
“如今,港口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而是城市引擎或平台,功能则是更好地吸引货源,这需要物流、金融、供应链等属性积聚,单打独斗很难完成这种布局。现在依托福建港口集团的力量,更利于实现港口+物流+货代+供应链的深度协同。”蔡立群说。
“包括穿梭支线、内外贸同船等一系列新业务模式的常态化运营,既吸引货源回流,给宁德、厦门带来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又加速了宁德时代、上汽宁德基地等宁德港口腹地企业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真正实现了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严春辉表示。
据了解,除主攻港口主业之外,福建港口集团还将聚集资源支持非港口主业的创新和转型发展,包括推动海路客货运输运力更新升级,加大对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投入,延伸物流链、供应链服务等,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引领两岸、服务海丝”的国际一流港口集团。
2024-2030年中国港口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港口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共七章,包含中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状况分析,国内外港口物流发展状况分析,中国港口行业的领先企业分析等内容。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