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中消协发布《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称,APP已经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超八成受访者都曾因此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
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情况统计,2018年上半年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软件等非法搜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现象成投诉新热点。
中消协的一系列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调查显示,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14.8%。
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三位。
信息泄露后,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是被利用从事诈骗窃取活动;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或者被推销广告骚扰。
那么,手机APP是如何获取使用者个人信息的呢?
调查结果,这与个人安全意识淡薄和监管不到位有着密切关系。首先,用户在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很少有人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偶尔阅读和从不阅读者居多。总是阅读占18.1%,经常阅读8.2%,有时阅读16.4%,偶尔阅读31.2%,从不阅读26.2%。
不阅读并非消费者真的不在意授权条款,只是在一些软件不授权就无法使用的前提下,仔细阅读的意义可能并不大。
在占比26.2%从不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受访者中,选择从不阅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授权就没法用,只能被迫接受,占61.2%。还有22.2%的受访者是出于对App运营商的信任,16.6%受访者认为App用户协议内容都大同小异。
对手机APP来说,最热衷的就是获取位置和联系人信息。报告称,读取位置信息权限和访问联系人权限是安装和使用手机APP时遇到情况最多的,分别占86.8%和62.3%。受访者被要求读取通话记录权限(47.5%)、读取短信记录权限(39.3%)、打开摄像头权限(39.3%)、话筒录音权限(24.6%)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同时,报告认为,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意识淡薄和相关监管不到位是受访者认为手机App出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比例分别为64.0%和57.3%。相关法律不完善(39.3%),取证难、维权成本高(24.6%),维权意识不强(19.6%),行业缺乏自律(18.0%)也是导致手机App出现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为此,中消协建议,进一步明确网络信息服务中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强化企业动态监管,为行业有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敦促企业自觉自律,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强化网络知识普及和安全教育规范;培育良好信息信用意识和使用习惯。
中国APP发展情况分析
全球社交类App月活前十一位中,中国公司占据五位,包括QQ、微信、微博、YY、陌陌等;全球社交类公司ARPU值前七位中,中国公司占据四位,包括腾讯、欢聚时代、陌陌、微博等。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得益于早期 PC 网民增长和后来移动互联网用户激增带来的人口红利。
2016Q2-2017Q4,中国移动智能终端规模增长速率连续七个季度维持在 1.5%以下,增量市场逐渐转变为存量市场。
2017年4个季度,移动网民手机里安装的app总量都在发生变化,目前最新的安装总量为Q4的40款。12月移动网民人均下载4.13款app,卸载3.42款app。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2024年家电零售额创新高

中国外卖!“跑”出万亿元大市场

酒旅直播新业态“助燃”旅游热

挖掘机销量止跌回升行业发展环境有望持续向好

冰雪“热”了 经济“火”了!冰雪产业新工种了解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