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固定投资再发力,全国PPP项目有望重获新生【图】

    2018年9月6日,国家发改委就促进民间投资有关工作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欧鸿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后,国家发改委迅速召开了专题会议,督促各地抓好贯彻落实并重点做好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紧向民间资本推介一批重点领域项目。按照国务院要求,发改委会同各地方、有关部门,在交通能源、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筛选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期工作具备一定基础、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

    “这些项目共200个。其中,8月22日,民航局、国家发改委已联合推介了民航领域的17个项目,其他183个项目,各地正在抓紧组织推介,这项工作将在近日完成。”欧鸿说。

    二是加快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地都要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抓紧建立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库,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项目推介机制。项目推介后,还要持续做好跟踪调度和后续服务工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各地必须在每年7月15日前和下一年1月15日前,报送本地区上半年和全年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情况。国家发改委将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三是健全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区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突出问题,指导督促有关方面切实做好民间投资工作,切实发挥政策效应,增强民营企业的获得感。

    四是多措并举加大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当前,融资成本高、增信条件多、信息不对称,是影响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发改委要求各地支持金融机构和政府各类信息平台加强合作,充分挖掘民营企业的纳税、社保等数据,开展“银税互动”等业务,加大对民营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同时鼓励地方通过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研究设立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基金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

    五是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方式规范参与PPP项目。鼓励各地分类施策,对商业运营潜力大、投资规模适度、适合民间资本参与的PPP项目,支持民间资本控股;对投资规模大、合作期限长、工程技术复杂的项目,鼓励采取混合所有制、联合投标体等多种方式参与PPP项目。

    六是继续优化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积极推动各地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破除隐性壁垒,营造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加大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政务诚信建设力度,督促地方建立项目责任回溯机制,把项目守信履约情况纳入项目政府方责任人信用记录。

    从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的历史数据可以发现,2016年以前受银行信贷审批以及民间企业发展环境影响,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增速出现快速下滑,完成金额增速缓慢。

    2017年开始我国明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开始回升,2018年1-7月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22649亿元,同比长8.80%,增速有明显改善,随着国家陆续出台民间融资的支持政策以及银行放贷便利,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继续上升。

    从PPP项目入库细分领域来看,2018年7月全国旅游和教育PPP入库项目超过600个,分别为673和604,占比27.26%、24.46%。旅游文化产业通过集合式的发展,能够同时带动当地景点建设、酒店度假、商品贸易等多个领域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各地区民间资本多渠道进入,提升民间资本在PPP项目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整体增速。

    受财政部对不合规PPP项目整顿、清库处理,2018年至今我国PPP项目入库金额波动较为剧烈,从入库数量来看,全国PPP项目入库今年也有所减少,2018年7月入库数量12425个,结束了三个月连续下降的发展趋势。

本文采编:CY245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