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我国药企营收出现大幅增加,研发费用不足依然是问题

    从部分医药上市公司的营业总收入来看,2018年上半年,A股285家医药生物企业营收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依次为上海医药、九州通、国药一致、国药股份和海王生物,五家公司2018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收1754.29亿元,约占行业总营收的25%。其中,上海医药以758.79亿元位列榜首。

2018年上半年部分医药上市公司营收及增速

公司名称
本期营收
本期营收增速:%
上海医药
758.79
15.35
九州通
424.49
17.17
国药一致
207.79
1.24
国药股份
187.71
6.63
海王生物
175.51
90.32
康美药业
169.59
27.88
瑞康药业
155.07
49.21
华东医药
153.25
8.76
白云山
148.40
33.51
南京医药
147.67
9.45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归母净利润角度来分析,新和成2018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速达到251.32%。

2018年上半年部分医药生物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增速

公司名称
2018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亿元
增速:%
新和成
20.59
251.32
白云山
26.19
126.14
济川药业
8.43
44.81
药明康德
12.72
71.31
华东医药
12.93
24.19
天力士
9.25
22.32
恒瑞医药
19.10
21.38
康美药业
26.05
21.06
上海医药
20.33
5.62
云南白药
16.33
4.35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但是,从研发费用的方面分析,我国药企平均研发费用占比较低。

2018年上半年部分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及研发占比

公司名称
2018年半年内研发费用:亿元
研发占比:%
贝达药业
2.66
45.79
通化东宝
3.80
25.99
恒瑞医药
9.95
12.82
复星医药
11.88
10.02
海正药业
4.49
8.42
科伦药业
5.02
6.45
健康元
3.85
6.7
天力士
3.26
3.85
人福医药
3.05
3.45
上海医药
4.79
0.63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实际上,我国医药产业“散、乱、野蛮生长”时代已过去,2015年以来国务院、药监局、卫计委等部委联合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效果凸显,产业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医药产业已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代、新周期。

    但是,从国际制药行业来看,我国销售费用普遍高于研发费用投入。此外,从国内制药企业来说,随着改革的推进,高开高返越来越多,未来企业的销售费用会更高。另一方面,从药企本身来看,新药品的研发,必然是药企不断发展的基础,各个药企在不同品种上也都有真金白银的投入,但高费用挡不住政策风云突变,因此,高质量才是研发效率的保证。

    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国内药企都在积极转型,从原料药到制剂,从小分子到生物药,从深耕国内到放眼海外等等。毫无疑问,这样的转型是技术和资本驱动的,离不开大手笔的研发投入。虽然远不能与全球制药巨头每年动辄10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相提并论。但国内处于研发第一梯队的几家药企正是凭借长期以来的高研发投入扩大了领先优势

    总体而言,相对于国外,美国药企大体沿着“高研发高收益”的路径,在研发投入上毫不吝啬,年度费用动辄数十亿元美元,A股药企则沿着仿制药的路径前行,财务投入上重视销售、轻视研发。

    动态来看,由于中国医药市场整体在增长,如果中国大型的医药公司如果能复制国外医药公司的成长路径,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持续提升研发投入占比,可以预计国内医药公司的研发投入或还有一倍左右提升空间。

本文采编:CY252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