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2018年第23号“百里嘉”台风 中国应急产业发展分析【图】

    2018年第23号台风“百里嘉”9月13日早晨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10级,25米/秒)。中央气象台今晨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受“百里嘉”影响,13日08时至14日08时,南海北部、琼州海峡、北部湾、以及广西沿海、广东中西部沿海和雷州半岛、海南北部沿海将有6-8级大风;其中,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或地区的风力有9-10级,阵风11-12级。

    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大风。热带气旋达台风级别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以上。

    ②暴雨。台风是带来暴雨的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可能产生150~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直接或间接产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如(间接)1975年第3号热带气旋登陆后倒槽在河南南部产生的特大暴雨,打破了部分地区的降雨记录(河南75.8事件)。

    ③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高潮位。

    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近年来国内天灾人祸事件频发,带动了应急产业发展。

    应急产业一般指为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活动的集合。按类别划分,一是救援处置装备与技术,二是监测预警诊断设备与技术,三是预防防护产品与技术,四是应急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等。

应急产业分类

类别
流程
第1类----专用
第2类----兼用
第3类----关联
预防
防疫药品
探测性装置
信息平台
准备
救灾器材储备
医疗救护
食品储备
预警
警报设备
监控系统
食品检测仪
响应
应急灯、生命探测仪等
警用装备
普通挖掘机
恢复
救灾专用道路等
帐篷等
食品等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全球应急产业市场规模为8649.3亿美元,较2016年的8003.3亿美元增长8.07%。

2011-2017年全球应急产业市场规模走势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17年我国应急产业市场规模约11861.2亿元,同比2016年的10314.8亿元增长了14.99%,近几年我国应急产业市场规模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1-2017年中国应急产业发展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细分市场方面,2017年,中国消防、安防、安全应急、信息安全、应急通信装备、反恐装备、食品安全监测设备等领域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值达到11861.2亿元规模。

2011-2017年中国应急产业市场细分需求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应急产业发展,要求加快制定扶持政策。在国务院应急办的指导下,工信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起草了《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2014年 12 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即国办发(2014)63 号文件。明确了应急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到 2020 年,应急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应急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为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支撑,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我国首次对应急产业发展进行部署,是应急产业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系统描绘了我国未来五年发展宏伟蓝图,是实现到 2020 年全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聚精会神谋划“十三五”应急产业发展,围绕落实好国办发 63 号文件确定的重点任务,把应急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应急产业发展模式和总体目标应确定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市场充分运作,建立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市场化经营、标准化管理、集成化组织、社会化服务的产学研和服务紧密结合的应急产业体系。具体政策建议主要包括:

    1、明确应急产业定位,确定政策作用方向

    应急产品遍及各个行业,涉及全部四大类突发事件,准确定义应急产业是实施有效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的前提。但是,目前对应急产品、应急产业进行内涵式定义有难度,可考虑暂时按照应急产品的外在特征对应急产业进行描述式定义。如,从产品和服务型态上,应急产业可分为应急装备设备、咨询服务类。从管理流程上,可分为用于监测预警的、现场处置防护的、应急恢复重建等类别。从应用范围上,可分为直接用于应急的专用产品、间接用于应急的兼用产品、有关联性的日常用品。按照应急产品应用范围不同、参考管理流程,对应急产业进行分类,并作为制定政策、实施管理的着力点。

    按照应急产品上述分类及产业这种定位,完善相关政策及实施管理。一是尽快结合新发布的产业目录,建立相应的统计和行业监测机制,开展行业现状调查,摸清需求潜力,分析发展方向,定期发布行业发展状况报告。二是分门别类地选择公共政策形式。如第1类产品实行政府直接进行投入生产,或由企业生产政府购买、储备,或由政府强制使用;第2类产品实行政府引导与市场相结合,政府通过制定目录和规划,主要进行能力储备,需要时进行购买,或由政府推荐使用;第3类产品主要发挥社会动员能力,通过市场供给,辅之以能力储备,由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市场化购买提供。三是着眼政策顶层设计,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应急产业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政府发展应急产业的目标、政策原则、政策范围及有关部门的职责等。

    2、制定应急产业发展规划

    为对不同时期应急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在国务院制定《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全面调查摸清家底,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尽快制定我国中长期的《应急产业发展规划》具体落实《意见》。应急产业发展规划应包括:一是在分析我国应急产品供给、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应急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作为产业发展的指南。二是根据全国应急产业不同产品门类现状、优势及劣势,确定产业发展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三是根据区域灾害种类状况,科学划定应急产业区域发展布局及产业基地。四是产业发展的系列配套政策。包括针对生产者的产品门类、目录、标准、认证和准入政策;针对用户的规范配置要求,采购、征用、补偿、储备政策;针对宏观层面的民族工业、财政、税收、保险、信贷政策等。

    3、完善应急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

    应急产业属于战略性的民生产业,技术含量高,系统性强,涉及面广,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周密安排,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一是提高产业组织水平,整合应急产品市场的供给需求。包括政府层面上建立部门间发展应急产业的政策沟通协调机制;全社会层面上建立由用户(包括潜在用户)、生产厂家、科研单位等参加的应急产业协会,组织有关应急产业和产品博览会、投资洽谈会;科研层面上,设立多种类型的应急经济技术研究会、研讨会;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应急产业园区建设等。二是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扶持应急产业国家队,建立示范区,推动龙头企业的形成;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融合,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普及防灾救灾知识,增强公民应急意识、忧患意识,着力培育、开发应急产品市场,促进有效需求的形成和培育。

    4、建设应急产业及资源数据库

    在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由各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牵头,依托政府应急管理信息平台,通过资源、信息共享,建立应急产品储备名录和资料库,企业应急产品生产能力储备资料库、应急资源库。同时,为保证政府对应急产业与应急资源管理的权威性和及时性,需配套建立应急装备、设施规划制度,以及定期更新机制和责任制。其中,特别要建立企业生产能力储备、产品储备、国家法定储备相结合的应急储备体系;完善应急物流体系,实现政府、部门、企业,以及军地间应急储备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机制,及时更新相关的数据信息。

本文采编:CY235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