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行业人士或投资者更进一步了解石墨烯行业现状与前景,智研咨询特推出《2024-2030年中国石墨烯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规划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中国石墨烯市场做出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是智研咨询多年连续追踪、实地走访、调研和分析成果的呈现。
为确保石墨烯行业数据精准性以及内容的可参考价值,智研咨询研究团队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厂家调研、经销商座谈、专家验证等多渠道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并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业各个领域,使从业者能够从多种维度、多个侧面综合了解2022年石墨烯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创新前沿热点,进而赋能石墨烯从业者抢跑转型赛道。
半导体材料是电子材料的一个分类,是指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导电率在 1mΩ·cm 到 1GΩ·cm 石墨烯是一种以sp²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石墨烯常见的粉体生产的方法为机械剥离法、氧化还原法、SiC外延生长法,薄膜生产方法为化学气相沉积法(CVD)。随着批量化生产以及大尺寸等难题的逐步突破,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步伐正在加快,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最先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领域可能会是移动设备、航空航天、新能源电池领域。
石墨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持续升温,石墨和石墨烯有关的材料广泛应用在电池电极材料、半导体器件、透明显示屏、传感器、电容器、晶体管等方面。鉴于石墨烯材料优异的性能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在化学、材料、物理、生物、环境、能源等众多学科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石墨烯行业起步较晚,至今主要经历了材料发现阶段(2004-2012年)、产业形成阶段(2013-2016年)、研究突破阶段(2017年以来)三个阶段。特别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在石墨烯材料的研究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如在实验室内制备出了最小尺寸的纳米通道以及生产出了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充电宝等。得益于中国政府政策的支持和产业资金的持续投入,中国石墨烯研发水平逐步提高,已进入研发技术突破阶段,中国石墨烯相下游中高端产品的种类在这一时期也呈现增长态势,石墨烯超级电容、石墨烯电子器件以及石墨烯柔性膜等产品相继问世。
石墨烯因自身优良的电学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而被称为“改变21世纪的神奇材料”。石墨烯行业在中国发展较晚,2013年中国初步实现了石墨烯对传统材料的替代,下游市场逐步打开,主要应用于锂电池和涂料等领域。石墨烯应用技术的进步丰富了下游应用市场,中国石墨烯行业市场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2019年中国石墨烯产业规模达163亿元(下游应用制品市场规模),2022年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在335亿元左右。近几年来看,中国石墨烯产业规模约占全球石墨烯产业规模的30%以上,并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其中超级电容及锂电池领域市场份额占比较大,占到63.35%,市场份额达212.22亿元。
中国石墨烯产业呈现的竞争态势为国外企业技术领先,国内企业制造领先。石墨烯行业竞争格局中第一梯队由贝特瑞、方大碳素、碳元科技、沃特新材料等营收规模较大,已经拥有完整的石墨烯生产线并且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龙头上市企业组成,该类公司在国内国外均有较为成熟的销售网络,市占率较高。第二梯队主要常州第六元素、二维碳素、宁波墨西、南京先丰纳米吉仓纳米等进入行业较早,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全国范围的销售网络的代表企业。该类企业依托国内的政策支持,人才回流等红利,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未来发展潜力较大。第三梯队其他中小型石墨烯生产制造公司,该梯队中企业较多,市占率均不高,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近些年国家不断推出石墨烯新材料的相关政策,依托对新一代显示器件、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策,加速推动石墨烯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的推广应用,助推石墨烯产业和新兴产业规模协同快速扩大。同时,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监管体系有效地促进了石墨烯新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企业正常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行业企业巩固竞争优势。
近些年国家不断推出石墨烯新材料的相关政策,依托对新一代显示器件、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政策,加速推动石墨烯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的推广应用,助推石墨烯产业和新兴产业规模协同快速扩大。同时,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监管体系有效地促进了石墨烯新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企业正常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行业企业巩固竞争优势。
《2024-2030年中国石墨烯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规划报告》是智研咨询重要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石墨烯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