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智研咨询专家团队精心编制的《2024-2030年中国尼龙12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磅发布,《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尼龙12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尼龙12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尼龙12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尼龙12业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从2022年全国尼龙12行业发展环境、上下游产业链、国内外基本情况、细分市场、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系统、客观的对我国尼龙12行业发展运行进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3年中国尼龙12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是系统分析2022年度中国尼龙12行业发展状况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尼龙12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与尼龙12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供从事尼龙12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企业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聚酰胺(Polyamide),俗称尼龙,简称PA,通常指高分子聚合物分子主链的重复单元中含有酰胺基团(-CONH-)的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尼龙具备良好的力学、耐热性、耐磨损性等性能,制品广泛应用于服装、工业用丝、汽车、机械、电子电气、交通运输、包装等领域。
尼龙12(PA12),又叫聚十二内酰胺、聚月桂内酰胺,是一种长碳链尼龙。尼龙12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长碳链尼龙,它除了具备一般尼龙的大多通用性能之外,还具有吸水率较低、尺寸稳定性较高、耐高温、耐腐蚀、韧性好、易于加工等优点,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3D打印、油气开采、电子电气以及医疗技术等领域。
尼龙历史悠久。1935年PA66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1938年美国杜邦公司正式宣布世界上第一种合成纤维的诞生,并将其命名为尼龙。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尼龙家族逐步发展壮大,PA6、PA610、PA11等新品种不断出现。其中,PA6和PA66是需求量最大的两类尼龙产品。
尼龙分子主链中2个酰胺基团之间的亚甲基长度在10以上的尼龙称为长碳链尼龙,主要品种包括尼龙11、尼龙12、尼龙612、尼龙1212、尼龙1012、尼龙1313等。与另一长碳链尼龙材料PA11相比,PA12的原材料丁二烯的价格仅为PA11原料蓖麻油的三分之一,可代替PA11应用于大部分场景,在汽车燃油管、气制动软管、海底电缆、3D打印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下游汽车、电子、机械等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尼龙12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尼龙12需求量基本呈现递增趋势。但国内尼龙12未实现工业化生产,产品依赖进口,2022年我国尼龙12需求量约1.5万多吨。
尼龙12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由德国德固赛公司(现赢创公司)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后随着相关技术逐渐突破,瑞士EMS、法国阿科玛以及日本宇部兴产陆续宣布尼龙12可工业化生产。相比之下,我国尼龙12工业化生产时间较晚,因尼龙12全产业链工艺路线长、技术难度高,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导致国内尼龙12材料全部依靠进口,下游发展受到制约。
尼龙12市场长期被赢创、EMS、阿科玛和宇部兴产四家企业垄断,竞争格局十分集中。国内企业中,万华化学于2012年起开始尼龙12材料相关专利的申请,2013年万华尼龙12小试项目正式启动。2019年底,万华化学年产4万吨尼龙12项目得到环评批复;2020年4月15日全面开工建设;2022年6月起,各工序陆续产出合格产品;同年10月18日产业链最后一道工序顺利产出合格产品。这标志着我国尼龙12全产业链产业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从国内尼龙12产业运行态势来看,产业技术瓶颈、生产成本、产品价格都是限制国内尼龙12需求放量的主要因素。随着烟台万华生产线的投产,国内尼龙12产业有望打破外资垄断格局,产品市场均价的下行有望成为推动国内产品需求增长的重要推力。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特种尼龙材料的国产化进程。随着国家政策持续利好,及国内企业研发实力增强,尼龙12国产化进程加快。未来我国尼龙12生产技术将不断增强,且应集中力量开发PA12/PPO、PA12/ABS、PA12/PP合成材料,以降低成本,提高性能,扩大用途。
《2024-2030年中国尼龙12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亮点纷呈。是智研咨询重要研究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中国尼龙12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