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智研咨询专家团队精心编制的《2024-2030年中国玻璃纤维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磅发布,《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玻璃纤维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玻璃纤维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玻璃纤维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玻璃纤维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报告》从2022年全国玻璃纤维行业发展环境、市场现状、需求情况、竞争格局、区域发展潜力等角度进行入手,系统、客观的对我国玻璃纤维行业发展运行进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3年中国玻璃纤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是系统分析2022年度中国玻璃纤维行业发展状况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中国玻璃纤维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与玻璃纤维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供从事玻璃纤维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企业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玻璃纤维是指高温熔融状玻璃,在拉引力、离心力或喷吹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极细的纤维状或丝状的玻璃材料,具备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等优点。
玻璃纤维根据原材料、纤维分类、单丝直径的差异、纤维性能等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生产时选择的原材料的不同,可将玻璃纤维分为无碱、中碱、高碱及特种玻璃纤维;根据纤维外观的不同,可将玻璃纤维分为连续玻璃纤维、定长玻璃纤维、玻璃棉;根据单丝直径的差异,可将玻璃纤维分为超细纤维(直径小于4μm)、高级纤维(直径在3~10μm)、中级纤维(直径大于20μm)、粗纤维(直径在30μm左右);根据纤维性能的不同,可将玻璃纤维分为普通玻璃纤维、耐强酸强碱玻璃纤维、耐强酸玻璃纤维、耐高温玻璃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等。
1958年,为配合国防科工的要求,上海耀华玻璃厂年产500吨无碱玻纤车间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玻璃纤维工业体系建设开始。我国先后建立了以杭州玻璃总厂、常州二五三厂、陕西玻纤总厂、重庆市玻纤厂等大中型玻纤企业为骨干的完整的玻纤工业体系。该阶段中国的玻纤工艺技术主要以球法坩埚拉丝为主。
1989年,珠海玻纤厂首次引进年产4000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全套技术和装备,开始了我国池窑法生产玻璃纤维的新征程。1998年,我国第一条完全国产化技术与装备的7500吨池窑生产线在杭州玻璃集团有限公司新兴玻璃纤维厂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全套生产技术与装备,为我国玻纤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004年,中国巨石建设了国内第一条年产 6万 吨池窑拉丝生产线,该生产线效率提高显著、能耗降低明显,标志着我国大型玻纤企业快速扩张和大规模生产的开始。
通过多年的提高与创新,我国已建立了完整的玻璃纤维原料、制造、装备等配套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玻璃纤维生产方式。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已经成为世界玻璃纤维制造行业的领头羊和发动机,在池窑技术、玻璃配方与表面处理技术、自动化与智能化设备应用、节约能源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
2021年,玻璃纤维行业在风电、汽车轻量化等新能源领域需求大幅提升下,景气高涨,玻纤产品价格创出新高,企业盈利水平也大幅增长。2021年规模以上玻璃纤维及制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达21.4%,利润总额同比增速达95.5%。行业景气也催动企业投资扩产的热情,2021行业的新增产能达98.5万吨。
2022 年,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加之2021年的利润基数较高,2022年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在行业协会与骨干企业的倡议下,行业产能快速扩张态势有所缓解,全年新增产能 55.3万吨。2022年,我国玻璃纤维行业产量为687万吨,同比增长10.1%。2022年,下游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但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表现尚可,国内玻璃纤维行业需求量同比增长8.5%至587.2万吨。
全球玻纤行业集中度高,已形成较明显的寡头竞争格局。其中,中国巨石、美国欧文斯科宁(OC)、日本电气硝子公司(NEG)、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六大玻纤生产企业的玻纤年产能合计占到全球玻纤总产能的75%以上。就国内市场而言,中国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复合材料三大玻纤生产企业的产能合计占到国内总产能的50%以上。
《2024-2030年中国玻璃纤维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是智研咨询重要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玻璃纤维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