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智研咨询专家团队精心编制的《2024-2030年中国航空部附件维修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前景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磅发布,本报告由智研咨询行业研究团队联合撰写,经专业的报告编撰团队反复修改打磨,最终得以呈现。
本报告通过对大量航空部附件维修行业信息和数据的系统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了我国航空部附件维修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结合航空部附件维修行业创新发展现状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航空部附件维修行业的驱动因素、潜力市场、制约因素、发展机制、路径及模式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希望为需求客户准确了解中国航空部附件维修产业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明确创新方向提供重要参考。
航空部附件维修是指对航空器部附件进行的维护和修理,其作为航材供应保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航空器完好率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航材筹措的主要渠道之一。
部件附件维修主要是对机载电子和机械设备等部附件的维修。通常由业主将拆下的部件送到部件维修单位或车间后,经过排故、换件、修理和测试等工作后重新成为可用件并取得适航放行证书,需要时即可装机使用。
航空部附件常见的种类主要包括电子部件、电气部件、液压部件、气动部件和机械部件等。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航空器维修业起步早,发展快速。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使这些国家的航空器制造业为满足军事需求和民航运输,无论在规模上还是技术上都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了航空器维修业的技术发展。同时,随着维修技术的不断提高,欧美等发达国家航空器维修企业逐步开发出自动化、集成化、通用化的检测工具,并通过计算机对维修文件、工作单卡、工时消耗以及航材跟踪等进行管理,大幅提高了航空器维修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航空器维修业起步较晚,但在我国民航运输快速发展以及军用装备现代化的背景下,航空维修业在20多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航空维修主要以民航运输维修为主。
目前,中国民航维修行业的航空器部件维修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一些重要系统的关键部附件的维修能力欠缺。在工程设计能力要求高、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维修项目中,国内维修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较低,我国国内维修单位仅具有29%的部附件维修能力,全行业承担的维修产值不足市场总产值的40%,中国民航60%以上的发动机需送国外维修厂家进行翻修工作,即使在国内完成的发动机翻修,其核心部件的深度维修仍需送修国外。此外,以维修方案、质量管理、技能培训、生产计划管理为标志的维修工程管理能力尚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维修能力的不足,国内维修单位存在一定程度的低层次维修能力重复建设的现象,国内维修单位在航空器机体维修方面的能力建设相对集中,但深度维修能力建设不足,往往处于低层次的成本竞争状态。国内维修机库的利用率与国际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的差距。此外,国内民航维修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不强。国内维修企业在维修服务的市场意识、服务质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截至2022年,我国航空维修行业市场规模约424亿元,其中,部附件维修规模78.6亿元,占比18.5%。受疫情影响,近几年航空维修市场有较大幅度下滑。
目前我国航空部附件维修行业呈现出OEM(原始设备制造商)厂家、民航企业投资的维修企业、其他第三方机维修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OEM厂家主要为境外企业,掌握机载设备及供应链,在自己生产的机载设备维修方面具备优势,但对目前进入国内市场的OEM厂家尚不多,其面临较高的境外送修的进出口成本,及较长的维修周期。民航企业投资的维修企业主要业务仍集中于机体维修、发动机维修等。第三方机载设备维修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数量较多。目前,我国主营机载设备维修、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包括航新科技、海特高新、武汉航达等,上述企业在机载电子和机械设备方面的维修技术和维修深度已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4-2030年中国航空部附件维修行业竞争现状及投资前景趋势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亮点纷呈。是智研咨询重要研究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航空部附件维修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