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行业人士或投资者更进一步了解高通量换热器行业现状与前景,智研咨询特推出《2024-2030年中国高通量换热器行业运营现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中国高通量换热器市场做出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是智研咨询多年连续追踪、实地走访、调研和分析成果的呈现。
为确保高通量换热器行业数据精准性以及内容的可参考价值,智研咨询研究团队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厂家调研、经销商座谈、专家验证等多渠道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并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业各个领域,使从业者能够从多种维度、多个侧面综合了解2022年高通量换热器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创新前沿热点,进而赋能高通量换热器从业者抢跑转型赛道。
高通量换热器是英文 high flux tube 和 high flux heat exchanger 的中文译名,技术理念起源于国外。换热器通常是具有换热管和壳体的一种换热设备,换热管和管板连接,再用壳体固定,换热器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热量传导、热量交换、热量回收和安全保障,而高通量换热器的特别之处在于设备中的高通量换热管,这是专为提高沸腾状态下的传热效率所设计的。高通量换热管与普通换热管的主要差异是高通量换热管的管内或者管外表面附有一层非常薄的多孔层,这些多孔层的存在能够显著增强沸腾传热系数,提升传热效率。
高通量换热管与之前的普通换热管相比,具备着如下两个较为明显的优势:
第一,换热系数可以提升3~10倍以上,也正因为如此高通量换热管可以十分显著的强化沸腾传热,并且所需要的换热面积数值可以缩减到原本的1/2,换言之,如果使用同样的换热面积,可以显著的提升整体的换热效果和热负荷;
第二,具备着较为优秀的反堵塞能力。简单说来,表面多孔型换热管可以有效防止表面结垢现象的发生。
高通量换热管是高通量换热器的重要组成部件。按照加工方法,高通量换热管可以分为烧结型、热喷涂型、加工型以及电化学腐蚀型高通量换热管。国内烧结型高通量换热器技术发展比较快,取得了比较大的技术突破。
在国家科技部 、教育部 、江苏省、上海市和中石化、中石油等的支持下, 华东理工大学联合无锡化工装备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从1999 年起进行烧结型表面多孔高通量换热管及其换热器的研制, 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建成国内唯一世界第二的烧结型高通量管及高通量换热器产业化生产基地,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
随着石油化工、太阳能发电以及海洋工程等下游行业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强,高通量换热器和高效降膜式蒸发设备,将逐渐替代换热效率低的普通换热器,2022年我国高通量换热器市场规模增长到8.68亿元。
锡装股份:顺应双碳要求,持续研发和市场开拓
公司聚焦以高通量管换热器、高冷凝管换热器、降膜蒸发器为代表的高效节能产品的持续研发及市场开拓,在拓展现有优势产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布局新能源市场领域,特别是光伏多晶硅领域,与多家大型多晶硅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高端换热器产品及关键反应器产品。
公司生产的高通量换热器使用了自主生产的高通量换热管,打破了国外产品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帮助国内多家大型能源企业成功实现进口替代,降低了投资成本,同时实现了节能降碳的目标。高通量换热器可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化项目以及化工新材料项目等,比如大型乙烯、乙二醇、芳烃和丙烷脱氢等多个领域的装置。随着国内大型炼化和化工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对高通量换热器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2022年公司,换热容器销售收入8.64亿元,占比 73.93%;反应容器收入1.71亿元,占比 14.61%。2022年高通量换热器收入 21586.48 万元,销售占比 18.46%。
近年来我国颁布一系列针对节能技术和装备的支持政策,《中国制造2025》指出“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大力研发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加快应用清洁高效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等加工工艺,实现绿色生产”。发改委在2022年2月发布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中,有针对炼化行业、乙烯行业和二甲苯行业降碳改造升级的实施指南,将推广高效换热器、高通量换热管和高效降膜蒸发技术等设备研发和应用作为重要的工作方向。2022年高通量换热器行业市场规模为8.68亿元,预计2029年高通量换热器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7亿元。
《2024-2030年中国高通量换热器行业运营现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亮点纷呈。是智研咨询重要研究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高通量换热器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