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质生产力概述
一、新质生产力定义
二、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
1、劳动者
2、劳动资料
3、劳动对象
三、新质生产力主要特征
1、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
2、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
3、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4、以深化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
5、其经济社会影响具有广泛性和革命性
四、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
五、重要背景
1、战略背景
2、技术背景
3、发展方式背景
第二章新质生产力具体支持政策分析
一、货币金融政策
1、我国科创金融制度和市场体系持续健全
2、推动科技型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速
3、资本市场创新制度及产品助力新质生产力
4、推动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便利
5、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稳步推进
二、财政政策
1、项目资金
2、财政贴息
3、减税降费
三、产业政策
1、政策梳理
2、政策解读
四、地方政策
1、政策梳理
2、政策解读
第三章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1、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逻辑一致性
(1)理论逻辑一致性
(2)战略逻辑一致性
(3)实践逻辑一致性
2、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1)培育壮大新型劳动队伍
(2)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3)拓展生产新领域新类型新空间
(4)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能
(5)统筹国内国际布局形成合力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1、顺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
2、构筑新竞争优势和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3、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实践回应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升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1、催生竞争力
2、重塑价值链
3、塑造规则影响力
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战略谋划
1、为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战略支撑
2、为我国立足世界科技前沿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提供有力保障
第四章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可行性
一、制度优势与体制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大政治保证
1、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
二、具有强大生产力属性的科学技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能
1、蓬勃涌现的科技成果
2、持续改善的科技基础条件
3、日益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制造门类
三、超大规模且结构多元的国内市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海量应用场景和施展空间
1、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需求优势
2、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
四、人才资源红利进入加速释放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丰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五章新质生产力赋能三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
1、科学内涵
(1)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内在驱动力
(2)新型工业化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2、发展背景
(1)新要素驱动
(2)新产业布局
(3)新系统保障
3、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
1、科技创新
2、制度变革
3、产业转型
4、要素集聚
5、“多元融合”
6、瓶颈突破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1、基本要求
(1)创新驱动
(2)以人为本
(3)融合效能
(4)绿色智能
(5)链网联动
(6)强产兴农
2、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思路
(1)科学处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面临的若干重大关系
(2)提升农业劳动者素质并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对人才创新创业的吸引力
(3)鼓励领军企业、行业组织等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旗舰”
(4)加强和创新发展创新友好型金融、创建概念验证中心等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支撑体系
(5)加强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
2、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1)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小、发展水平较低,对制造业的支撑力度不够强
(2)数字时代服务领域的消费者数据隐私安全与权益受损问题凸显
(3)服务业全球竞争力不强,行业国际话语权不足
3、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1)品质化
(2)数字化
(3)融合化
(4)绿色化
(5)国际化
4、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1)强化科技要素支撑
(2)强化制度要素支撑
(3)强化数字经济支撑
(4)强化开放要素支撑
第六章新质生产力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战略
一、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与历史使命
1、国有企业是高效履行经济责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2、国有企业是坚定履行政治责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的先锋队
3、国有企业是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发展成果共享的排头兵
二、新质生产力与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相互作用
1、国有企业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
2、新质生产力是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新质生产力是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三、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略研究
1、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
2、明确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投入产出评价方式和容错机制
3、汇聚优质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
4、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注意吸纳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第七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及实践策略
一、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
1、能源转型和基础设施更新加快
2、科技创新日益活跃
3、产业载体不断发展壮大
4、创新集聚效应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升级
二、新质生产力实践策略
1、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2)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提前布局和培养未来产业
(3)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2、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家的带头引领作用
(1)优化政策环境
(2)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3)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4)加强金融服务支持
(5)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加速构筑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1)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2)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3)整合各方资源
4、构建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
(1)政策引领与规划布局
(2)强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3)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4)优化人才供给与培养
(5)营造良好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