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智研咨询专家团队精心编制的《2024-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行业供需态势分析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磅发布,《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报告》从2022年全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行业发展环境、国内外基本情况、重点企业、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进行入手,系统、客观的对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行业发展运行进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是系统分析2022年度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行业发展状况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与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供从事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企业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指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充电的外部充电设备,包含所有连接交流电压且带充电插头的供电设备,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中最主要的是电动汽车充电桩。
充电桩是将电网电能转化为电动汽车车载蓄电池电能的充电装置,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者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居民小区停车场或专门的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充电桩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常见的分类方式有四种,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按照充电技术和安装地点的分类。
电动汽车与充电桩同处于行业成长期,受政策波动的影响较大。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向市场化方向转型,政策扶持方向已转向充电桩,其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一轮发展期。充电桩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初步发展阶段、规模化扩张阶段、过度扩张后降速阶段和新基建阶段。
政策和市场双重作用,推动国内充电基础设施高歌猛进。在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吸引一些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科技公司、初创公司以及社会资本介入,形成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并存的产业格局,带动了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活力。根据EVCIPA的数据,2022年末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为521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为179.7万个,包括76.1万个直流桩和103.6万个交流桩;私人充电桩 为341.3万个。
同时行业投资规模显著回升,2022我国充电桩投资规模达到了369.09亿元,其中公共充电桩投资规模大幅增长至281.66亿元,私人桩投资规模增长至87.43亿元。
制造企业竞争:充电设备制造行业的技术门槛较低,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供应商数量多,因此市场竞争较充分。同时,充电桩设备制造企业头部效应明显,龙头企业集中度较高。由于技术提升、规模优势以及竞争加剧,充电模块价格持续走低,因此虽然新增充电桩数量增加,但是行业盈利情况并不乐观。行业进入洗牌阶段,具有先发规模优势和资金成本优势的企业有望扩大市占率。
运营企业竞争:目前主流商业模式包括运营商主导模式、车企主导模式、第三方充电服务平台主导模式三种。运营商主导模式为现阶段市场主要运营模式,但该模式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当前由少量头部运营商主导这一模式下的充电桩市场。车企主导模式主要适用于较为成熟的电动汽车企业当中,用于给车主提供更优质的充电体验,该种模式对资金和用户数量有较高要求。在第三方充电服务平台主导模式下,充电平台一般不直接参与充电桩的投资建设,通过自身资源整合能力将各大运营商的充电桩接入自家SaaS平台,以智能管理为依托提供商业价值,多为轻资产运营。
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充换电的需求,充电桩行业在前期受大量的政策与补贴驱动,加快建设进程,2022年车桩比为2.51。伴随着充电桩市场格局逐渐稳定,厂商盈利模式日渐成熟,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也在由补贴驱动逐渐转向市场驱动。充电站迎来加速建设期,放量确定性强。而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趋势:
《2024-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行业供需态势分析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是智研咨询重要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电动汽车充电设备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