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行业人士或投资者更进一步了解车载惯性导航系统行业现状与前景,智研咨询特推出《2024-2030年中国车载惯性导航系统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中国车载惯性导航系统市场做出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是智研咨询多年连续追踪、实地走访、调研和分析成果的呈现。
为确保车载惯性导航系统行业数据精准性以及内容的可参考价值,智研咨询研究团队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厂家调研、经销商座谈、专家验证等多渠道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并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业各个领域,使从业者能够从多种维度、多个侧面综合了解2022年车载惯性导航系统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创新前沿热点,进而赋能车载惯性导航系统从业者抢跑转型赛道。
惯性导航系统(INS)是一种不依赖于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系统,是以陀螺和加速度计为敏感器件的导航参数解算系统,该系统根据陀螺的输出建立导航坐标系,根据加速度计输出解算出运载体在导航坐标系中的速度和位置。
车载惯性导航系统即应用于车载领域的惯性导航,产品形态主要以P-Box(定位盒子)为主。其主要电气架构包括IMU模块、电源、卫星接收机、收发器、天线等。IMU通常与GNSS协同,同时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实时提供高精度的载体位置、姿态、速度和传感器等信息以实现城市峡谷、隧道桥梁、地下车库等卫星信号质量较差环境下的持续高精度定位。目前主流的惯导技术根据陀螺仪技术路线的不同,分为光学陀螺(光纤陀螺、激光陀螺)和MEMS(微机电)陀螺。惯导技术的发展主要依赖三方面科技发展水平作为支撑:新的测量原理、惯性器件及其制造工艺、计算机软硬件技术。
如今智能驾驶越来越成为人们热衷的对象,智能驾驶是结合智能硬件、云计算、高速网络、人工智能等产业以及汽车产业的多项技术成果融合的新兴产业。车载惯性导航是智能驾驶的关键器件,2019年全球车载惯性导航系统市场规模为661.1万美元,2020年产业规模为1029.9万美元,在小鹏、蔚来、埃安、华为AITO等车企的推动下,2022年全球规模飙升至17849.35万美元,增长幅度接近200%。随着智能汽车的概念和技术逐渐完善,未来市场规模将迅猛发展,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0094.36万美元。
从中国市场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将会直接导致车载惯性导航系统的市场规模的急剧上升,据统计,2019-2023年中国车载惯性导航行业市场规模一直维持着增长趋势,2019年中国车载惯性导航行业市场规模为0.34亿元,到2022年车载惯性导航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9.8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7%。受到下游军用和民用市场的驱动,未来中国惯性导航行业仍将继续维持增长趋势,预计到2023年中国车载惯性导航行业市场规模有望接近16亿元。
从中国车载导航市场供需来看,随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上的突破,对车载惯性导航的需求的极快。同时中国作为产业门类齐全的工业大国,其工业能力也能供给车载惯性导航的需求。据统计,2019年车载惯性导航需求只有1.8万套,而到了2022年市场需求暴涨到66.5万套,增长幅度接近36倍,复合增长率为233%,对车载的需求增长迅猛。2019年产量只有1.9万套,到了2022年产量来到了68.6万套,增长幅度也接近36倍。以目前中国的产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预计在未来中国车载惯性导航市场规模依然保持快速的增长,预计2023年需求将达到115.3万套,产量达到119.3万套。
目前,随着我国“双碳”目标提出,节能减排等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车载惯性导航系统的制造成本和费用对我国车载惯性导航系统市场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除了更高的环保成本对行业本身影响之外,车载惯性导航系统的上下游行业同样面临成本上升的问题,对行业的供需关系也产生了影响,继而影响车载惯性导航系统市场价格。2022年,我国车载惯性导航系统市场均价达到1480元每套;2019年到2022年,可以看到我国车载惯性导航系统市场均价一直保持不断下降的趋势,最近三年降幅尤其明显。
综合美国惯性导航陀螺仪交易额占比变化情况和国际陀螺技术发展阶段,未来各类陀螺仪将凭借自身优势重点应用于不同领域。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深化应用,以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及自动驾驶为代表的自动控制领域产品对各板块的耦合性要求提升,在多源信息整合中自动剔除超出传感器误差的野值或异常值,进一步通过融合递推的方式对各类传感器信息进行预测,提高导航系统的应用效率,提升整个系统的综合性能和可靠性。
《2024-2030年中国车载惯性导航系统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是智研咨询重要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车载惯性导航系统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