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智研咨询专家团队精心编制的《2024-2030年中国半导体封装用引线框架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磅发布,《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半导体封装用引线框架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半导体封装用引线框架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半导体封装用引线框架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半导体封装用引线框架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报告》从2022年全国半导体封装用引线框架行业发展环境、全球发展态势、行业规模、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等角度进行入手,系统、客观的对我国半导体封装用引线框架行业发展运行进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3年中国半导体封装用引线框架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是系统分析2022年度中国半导体封装用引线框架行业发展状况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半导体封装用引线框架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与半导体封装用引线框架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供从事半导体封装用引线框架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企业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引线框架是一种用来作为集成电路芯片的金属结构载体。引线框架是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丝、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电路的关键结构件,引线框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IC封装材料,在电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连接外部电路和传递电信号作用;向外界散热,发挥导热作用;支撑和固定芯片的作用,其外壳整体支撑框架结构通过IC组装而成,保护内部元器件。根据生产工艺不同,引线框架分为冲压型和蚀刻型两种,蚀刻型工艺,主要用于100脚位以上的引线框架,环保压力和设备成本等较大,国内目前主要以冲压工艺为主。。
国内整体引线框架市场规模情况而言,虽然目前国产引线框架水平叫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部分差距,但在国产化替代需求背景下,国内整体半导体材料增速明显高于全球领域,半导体引线框架市场规模也略高于全球增速,数据显示我国引线框架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81亿元左右增长至2021年的105.8亿元,2022年整体下游影响市场规模增长至114.8亿元,细分规模来看,国产企业销售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已达65.53亿元,随着国内整体半导体国产化替代需求持续推动,我国引线框架市场规模将持续向好。
目前高端的蚀刻引线框架主要依靠进口,在中美半导体贸易摩擦和国家对集成电路行业大力扶持的政策下,高端封装材料国产替代势在必行。境内的蚀刻引线框架起步较晚,目前只有康强电子、新恒汇、天水华洋等少数企业涉足,但是产能较小,市场基本被境外厂商垄断,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康强电子经营现状而言,2022年整体宏观关键变化,下游消费电子、通信需求放缓,康强电子引线框架整体业务收到较大影响,数据显示,2022年康强电子框架产销量分别为1154.3亿只和1142.9亿只,引线框架营收规模为9.02,较2021年的13.16亿元下降明显,产品单价从2021年的79.23元/万只略微下降至2022年的78.92元/万只。
引线框架作为半导体封装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技术上仍保持着持续不断地进步,“小型化”发展趋势,对封装要求更小、更轻、更薄,反映到引线框架材料上,要求材料厚度减薄、精度提高此外,良好的导电性和一系列加工特性也是必备要求。目前高强高导型引线框架材料已逐步成为市场主流,理想上优良的引线框架材料强度应大于600MPa、硬度HV应大于130、电导率(IACS)应大于80%。
蚀刻引线框架采用腐蚀液对铜带材腐蚀成型,产品精度较高,可生产多脚位产品,符合集成电路小型化、轻薄化、高速化的发展趋势,有望成为行业主流。蚀刻型引线框架用铜合金带材除了要满足冲制型引线框架带材的所有技术指标外,对带材产品的板形、残余应力、表面缺陷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本代表了引线框架带材加工的最高技术水平。
《2024-2030年中国半导体封装用引线框架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是智研咨询重要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半导体封装用引线框架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