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解读储能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研判未来走向,智研咨询精心编撰并推出了《2024-2030年中国储能行业市场调查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不仅是对中国储能市场的一次全面而细致的梳理,更是智研咨询多年来持续追踪、实地踏访、深入研究与精准分析的结晶。它旨在帮助行业精英和投资者们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脉搏,洞察行业趋势,为未来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报告》主要研究中国储能产业发展情况,细分市场包含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其他储能三大部分,涉及储能及细分储能市场累计装机容量、新增装机容量、市场规模等数据。
《报告》从国内外发展环境、国内各细分市场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发展趋势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分析了储能产业发展状况,对业界厂商掌握产业动态与未来创新趋势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决策支持。
储能,是通过特定的装置或物理介质将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不同方式储存起来,以便以后再需要时利用的技术。
从储能介质与储能装置的结构来看,储能技术可以分为机械类储能、电气类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储能、化学储能等。其中,抽水蓄能与电化学储能是用途最广,发展更为成熟的两种方式,从发展远景来看,化学储能有望在2030年前后获得迅速的发展机会。
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提升电网输出与负荷匹配度,降低电网输出波动,减少电能损耗,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各种储能技术特性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别,适用范围也有较大的区别:飞轮与超级电容器储能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对电压波动较为敏感的精密制造与通信、数据中心等行业;抽水蓄能主要应用于大电网的输配电环节;而化学储能则更多运用于光、风发电等波动较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侧、中小型智能变电站和用电侧。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量、发电量持续上升,储能项目高速发展。2015年国内储能累计装机约23.21GW,到2023年达到了79.11GW,市场规模也从2015年的63.66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973.83亿元。
储能产业链上游为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空气压缩机、换热器、制氢等原材料及核心设备供应;中游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氢、热储能等;下游为储能系统的应用,分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目前,不少龙头企业已打通从储能电池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到资源回收的全产业链,形成了围绕储能业务的一体化布局。
储能根据应用场景分为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
发电侧储能也称为电源侧储能、供电侧储能,主要是建在各个火电厂、风电场、光伏电站,是各种类型的发电厂用来促进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以抽水蓄能为主的传统储能和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
电网侧储能也可以称为输配电侧储能,是指电力系统中能接受电力调度机构统一调度、响应电网灵活性需求、能发挥全局性、系统性作用的储能资源,这一定义下,储能项目建设位置不受限制,投资建设主体具有多样性。应用主要包括调峰、调频、备用电源等电力辅助服务和独立储能等创新服务,目的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保证电能质量等。
用户侧储能通常是指在不同的用户用电场景下,根据用户的诉求,以降低用户的用电成本、减少停电限电损失等为目的建设的储能电站,包括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便携式储能等。我国目前工商业储能最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峰谷电价差套利,用户侧储能能够帮助户主通过晚上电网低谷时充电,白天用电高峰时放电,来达到节约用电成本的目的。
我国储能行业竞争格局目前高度分散,各种技术路线参与主体具有极大的差距。电化学储能方面,市场集中度不高,经过,市场主要参与者是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为主的储能设备供应商,国内以比亚迪、宁德时代、南都、双登等企业为主。“十三五”时期以来,储能的应用向多元化、多领域发展,一些光伏企业也把目光投向储能,同期一些PCS厂商或传统电力设备供应商也以储能系统集成商的身份进入市场,其中较为突出的包括阳光储能、科陆电子、南都电源、双登集团、欣旺达和中天科技等。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作为目前除抽水蓄能外,容量最大、技术最成熟的储能技术备受业界关注。国内压缩空气储能正加快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其中,主要的技术提供方是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下属的中储国能以及清华大学等高校;项目建设的参与企业则包括中国能建、中国电建等施工单位。中储国能作为头部企业,具备百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研发、设计,核心装备制造、工程实施,以及电站投资和运营全套能力。根据其官网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储国能已建成张家口国际首套1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已启动建设的项目覆盖山东、河南、宁夏、新疆等地,总规模达1500MW,已列入规划项目超过4000MW。
智研咨询研究团队围绕中国储能产业规模、产业结构、重点企业情况、产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储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各地政府、产业链企业、投资机构提供参考。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