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行业人士或投资者更进一步了解细胞培养基行业现状与前景,智研咨询特推出《2024-2030年中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做出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是智研咨询多年连续追踪、实地走访、调研和分析成果的呈现。
为确保细胞培养基行业数据精准性以及内容的可参考价值,智研咨询研究团队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厂家调研、经销商座谈、专家验证等多渠道开展数据采集工作,并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业各个领域,使从业者能够从多种维度、多个侧面综合了解2022年细胞培养基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创新前沿热点,进而赋能细胞培养基从业者抢跑转型赛道。
细胞培养基是人工模拟动物细胞的体内生长环境,维持体外细胞存活和增殖的营养物质基础,其主要功能是为细胞提供适宜的pH、渗透压以及细胞本身不能合成的各种营养物质。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药/品研发、生产过程中的核心原材料之一,细胞生长、繁殖以及合成、分泌生物制药/品等过程均受到细胞培养基的影响,细胞培养基的适配性直接影响生物制药/品的生产效率从而间接影响生产成本。细胞培养基成分复杂,需要提供细胞生长所必需的糖类、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以及各类调节细胞生长状态的细胞因子。
细胞培养基按照配制原料的来源,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若根据蛋白/多肽提取物等不确定成分的含量,细胞培养基可分为含血清培养基、低血清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无蛋白培养基、化学成分确定培养基等。
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生物制品已占世界生物高技术产品市场份额的50%左右。可以说,细胞培养是生物医药产业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仅如此,生物制药在制药行业比重的增加意味着细胞培养基市场的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产化率进一步提高。2022年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市场规模32.22亿元,同比2021年26.34亿元增长了22.32%;国产化率也从2016年的18.55%上升到2022年的34.51%。
就细分产品而言,无血清/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产品为中高端产品,受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价格业相对较高。2022年无血清培养基市场规模为22.43亿元,占整个细胞培养基市场的69.6%。
当前,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竞争格局中,仍以进口品牌为主,市场中的主要竞争者为三大进口厂商即赛默飞、丹纳赫和默克,其余竞争者包括国产厂商(如澳斯康与奥浦迈生物)与其他进口厂商。近年来,生物药尤其是抗体以及疫苗产品的研发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带动了生物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了培养基市场需求的大幅提升。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国产厂商培养基产品技术的日臻完善,以及在医保带来药品价格下降以及进口产品供货有风险的环境下,作为生物药生产上游耗材的细胞培养基市场的对进口依赖程度逐年下降,国产程度逐年升高。
受惠于下游药物市场的不断增长,处于上游的培养基市场也将不断扩大。中国抗体、疫苗、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等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培养基市场将快速增长。
《2024-2030年中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亮点纷呈。是智研咨询重要研究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细胞培养基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