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智研咨询专家团队精心编制的《2024-2030年中国晶振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磅发布,本报告由智研咨询行业研究团队联合撰写,经专业的报告编撰团队反复修改打磨,最终得以呈现。
本报告通过对大量晶振行业信息和数据的系统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了我国晶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结合晶振行业创新发展现状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晶振行业的驱动因素、潜力市场、制约因素、发展机制、路径及模式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希望为需求客户准确了解中国晶振产业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明确创新方向提供重要参考。
晶振是一种电子元件,用于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通常用于计时、频率合成、时钟同步等应用。晶振利用一定材料的压电效应,通过在其内部施加电场,使其产生机械振荡,从而产生稳定的电信号。中国晶振行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自主研发、技术提升和国际竞争的漫长过程,中国晶振企业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在全球市场上不断拓展影响力。然而,要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仍需要继续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以及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日本是国际石英晶体谐振器传统制造强国,自2013年以来,日本厂商受到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以及全球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逐步将中低端无源晶振业务转移至中国,中国大陆企业虽然起步较晚,核心生产设备主要依赖外购,但近年来凭借成本优势迅速发展相对中低端的无源晶振业务,成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已经成为无源领域主要的制造大国,2021年中国晶振产量和需求量分别达379.5亿只和399.4亿只,市场规模达140.9亿元,2022年受下游市场需求减少叠加疫情影响,中国晶振产销量有所下滑,但随着中国下游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小型电子类产品和资讯设备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及产品更新换代的提速,中国晶振产品需求将恢复增长趋势,预计2023年中国晶振需求量将增至385.9亿只,市场规模将增至134.2亿元。从产品价格来看,随着国内与国外产品技术的差距逐渐缩小,国产替代进口的行业发展趋势尤为明显,产业转移进程将加快,中国晶振产品销售价格逐步下滑,预计2023年将降至0.348元/只。
近年来,中国晶振行业快速发展,目前约有上百家晶振厂商,产品涵盖了低频及高频各主流型号。部分传统厂商如东晶电子、紫光国芯(2012年7月由“晶源电子”更名为“同方国芯”,2016年6月更名为“紫光国芯”)、南京中电熊猫晶体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晨晶电子有限公司等,其生产体系较为成熟,市场知名度高,同时以泰晶科技、惠伦晶体等为代表的新兴厂商在各自优势领域快速发展,积极融入国内外市场,整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中国晶振行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逐步从依赖进口到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近年来,中国晶振行业的发展将在技术创新、应用需求、市场竞争等多方面取得进展,保持对新技术的敏锐洞察力、持续的研发投入和高质量的制造能力将是行业成功的关键。
《2024-2030年中国晶振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亮点纷呈。是智研咨询重要研究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晶振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