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智研咨询专家团队精心编制的《2024-2030年中国药用辅料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重磅发布,《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药用辅料行业未来的市场走向,挖掘药用辅料行业的发展潜力,预测药用辅料行业的发展前景,助力药用辅料业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从2022年全国药用辅料行业发展环境、上下游产业链、国内外基本情况、区域市场、竞争格局等角度,系统、客观的对我国药用辅料行业发展运行进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3年中国药用辅料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是系统分析2022年度中国药用辅料行业发展状况的著作,对于全面了解中国药用辅料行业的发展状况、开展与药用辅料行业发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供从事药用辅料行业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产业企业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根据《中国药典》的定义,药用辅料系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使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是除活性成分或前体以外,在安全性方面已进行合理的评估,一般包含在药物制剂中的物质。在作为非活性物质时,药用辅料除了赋形、充当载体、提高稳定性外,还具有增溶、助溶、调节释放等重要功能,是可能会影响到制剂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成分。因此,应关注药用辅料本身的安全性以及药物辅料相互作用及其安全性。
从上述定义中不难看出,药用辅料虽然不承担药物活性的作用,但其对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却能产生较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药用辅料的选择上应该首先考虑质量安全等因素。
药用辅料行业发展与制药行业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制药行业发展集中于传统中药,药用辅料概念尚未得到市场挖掘。改革开发之后,国际先进制药理念不断引进中国,带动中国药用辅料行业发展,药用辅料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发展至今,中国药用辅料行业主要经历起步阶段、规范阶段、完善阶段。
21世纪初,得益于中国制药行业快速发展及较低的行业准入门槛,中国药用辅料行业内涌现出大批中小企业,推动中国药用辅料行业快速发展。相关资料显示,国外药用辅料占整个药品制剂产值的10%-20%,由于我国药用辅料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还较低,因此国内药用辅料在整个药品中占比还较低,一般认为在3%-5%左右(药用辅料主要用于化学药品制剂、生物生化制品和中成药等制剂产品)。2021年,新冠相关的疫情防控药品形成行业增量带动药用辅料规模大幅上升,2022年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部分防疫用药如解热镇痛、呼吸类药品销售增长,但难以抵消全年药品销售减少及部分企业停产停工影响,药用辅料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总体来看,我国药用辅料市场容量已达到700亿元级别。
相较于国外医药工业发达国家,我国药用辅料行业起步较晚,质量标准不完善,市场还处于逐步规范化的阶段。同时,我国药用辅料供需存在结构化差异,低端药用辅料产品竞争激烈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目前,我国药用辅料市场的参与者可分为三类:国际大型药用辅料生产企业,本土具有一定规模、规范运作的专业药用辅料企业以及数量众多的非专业化企业。
我国大部分药用辅料企业的规模都相对较小,技术水平偏低,生产的品种较少,规格不全,质量不稳定。目前,我国药用辅料的生产企业有400多家,其中部分骨干企业发展迅猛,规模和效益在快速增长,在研发、生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引领带动作用,如尔康制药、山河药辅、黄山胶囊、九典制药、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聊城阿华制药有限公司、山东曲阜天利药用辅料有限公司、辽宁奥达制药有限公司等。
在我国医药工业迅猛发展的带动下,药用辅料作为医药工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近年来国内药用辅料科研、生产、应用、推广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际先进国家医药辅料企业比较尚有很大差距。开展药用辅料产品的开发研究、丰富新型药用辅料品种,开展后续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的研究,建立药用辅料产业化基地,对于丰富和提升我国药用辅料的技术水准、促进我国医药工业突破发展瓶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要紧抓行业中“国产替代进口”的原辅料市场机会,逐步实现工艺技术、产能、服务上的更大突破,从而打造高端品种,拓展国内外客户,提高行业中的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2024-2030年中国药用辅料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内容丰富、数据翔实、亮点纷呈。是智研咨询重要研究成果,是智研咨询引领行业变革、寄情行业、践行使命的有力体现,更是药用辅料领域从业者把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智研咨询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立体的智库体系,多年来服务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科技、咨询、教育、生态、资本等服务。
【特别说明】
1)内容概况部分为我司关于该研究报告核心要素的提炼与展现,内容概况中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情况,最终出具的报告数据以年度为单位监测更新。
2)报告最终交付版本与内容概况在展示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交付版完整、全面的涵盖了内容概况的相关要素。报告将以PDF格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