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23年锂电池细分领域发展情况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需求不断增长,出货量占比迅速提升。而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剧,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趋于饱和等因素影响,消费者换机周期明显拉长,购机意愿下滑,致使传统3C消费类数码市场电池需求出现萎缩,但在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增长拉动下,全年数码锂电池出货量实现小幅增长,为49GWh,较上年增加1GWh。
一、定义及分类
锂离子电池是一类依靠锂离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来达到充放电目的的一种二次电池。按照应用领域划分,可分为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动力锂离子电池和储能锂离子电池三类。消费类锂电池为应用于手机、便携式电脑、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等“3C产品”中的锂电池,可分为圆柱锂离子电池、方形锂离子电池及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三类。
圆柱锂离子电池直径较大限制了终端消费电子产品厚度,方形锂离子电池外观设计较为固定,相比于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难以做到薄型化,两种锂离子电池均无法较好满足消费类电子产品对轻薄、尺寸多变的要求。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采用铝塑膜作为包装材料,质量较轻,安全性较高,外形设计较为灵活,能量密度较高,循环寿命较长,能够较好满足消费类电子产品对轻薄、安全、能量密度、尺寸多变等方面的需求。因此,消费类锂电池经历了从圆柱电池、方形电池向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的转变。
二、行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
消费型锂电池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宏观统筹并拟订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要职责包括对行业实施宏观调控以及统筹、拟订并实施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规划、战略等。
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主要有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和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成立于1988年,经国家民政部注册批准,具有法人资格,为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国家一级协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的主要职能是:对电池工业的政策提出建议,起草电池工业的发展规划和电池产品标准,组织有关科研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鉴定,开展技术咨询、信息统计、信息交流、人才培训,为行业培育市场,组织国际国内电池展览会,协调企业生产、销售和出口工作中的问题。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成立于1989年,是由电池行业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包括:向政府反映会员单位的愿望和要求,向会员单位传达政府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并协助贯彻落实;开展对电池行业国内外技术、经济和市场信息的采集、分析和交流工作,依法开展行业生产经营统计与分析工作,开展行业调查,向政府部门提出制定电池行业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建议;组织订立行规行约,并监督执行,协助政府规范市场行为,为会员开拓市场并为建立公平、有序竞争的外部环境创造条件,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和行业整体利益;组织制定、修订电池行业的协会标准,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和修订工作,并推进标准的贯彻实施;协助政府组织编制电池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经相关部门批准开展电池行业产品的质量检测、科技成果的评价及推广工作,推荐新技术新产品等。
2、行业相关政策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和规范消费型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如2023年11月,国家铁路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消费型锂电池货物铁路运输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消费型锂电池货物铁路运输规定,规范铁路运输条件等。此外,我国还颁布了《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等多项政策,支持下游消费电子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出台,为行业的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产业具有很好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三、发展历程
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正式发布全球第一款商用化锂离子电池,并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宣告锂离子电池时代的到来。至此,锂离子电池产业已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应用领域已基本覆盖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产品。在此期间,中国消费型锂电池产业也成功实现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的脱变,涌现了一大批知名锂电池厂商,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消费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对材料、电芯、结构件和电源管理系统等相关主要组成部分的研发和生产均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新进入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熟应用均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如没有相应核心技术,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将很难生产出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2、专利壁垒
鉴于消费型锂离子电池行业对技术要求较高,企业为维护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不断进行研发投入,聘请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先进生产研发设备,成本代价较高。为了保持自身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也为了公司来之不易的技术成果不会被竞争者轻易获取,申请专利成为各公司最常采用的技术保护手段,也是本行业较为明显的行业特点之一。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由于存在专利保护的限制,很多主流且利润高的电池产品需经过许可才能进行生产,专利许可费用将大幅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3、客户资源壁垒
消费类锂离子电池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重要基础元件,电池产品质量的优异且稳定对下游客户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至关重要。因此,下游消费电子客户对锂离子电池通常设立了严格的安全认证标准,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在客户开发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潜在客户识别、技术交流、产品开发、样品测试、客户实地考察等一系列流程,历时较长。因此,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在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后,一般不会轻易被更换。
4、规模壁垒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模壁垒较高。近年来,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行业内的优秀锂离子电池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人力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了规模优势。只有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并对上下游形成一定的议价能力,有效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而行业新进入企业从建立新产能到稳定释放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规模较小的企业抵抗风险能力较差,面临的各方面挑战较多。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在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下游消费需求有效支撑的作用下,我国消费型锂电池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不仅在电芯制造这一核心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已逐步建立起包含锂矿采选、材料供应、电芯及PACK、电池回收等各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行业上游主要是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原材料整体供应充足。行业下游主要为消费类电子产品,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传统消费类电子产品以及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便携式医疗器械、无人机、电子烟等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的增减情况对消费型锂电池行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冠宇主要从事消费类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完善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体系,是全球消费类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同时,公司也逐步加快了在动力及储能类电池领域的布局。在多年研发下,公司已成功掌握了“多极耳卷绕技术”、“CTP”、“蓝牙电池自动制造技术”、“高能量密度扣式电池技术”、“高精度叠片技术”等制造技术。2023年上半年,珠海冠宇消费类锂电池营收为49.34亿元,同比下降6.79%,主要系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需求低迷影响,业务毛利率为24.32%。
(2)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欣旺达创立于1997年,主要从事锂电池模组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业务,产品涵盖锂离子电芯、电源管理系统、精密结构件、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公司已成功进入国内外众多知名厂商的供应链。在产能方面,公司以深圳宝安为中心,先后在深圳光明、广东惠州、江苏南京、浙江兰溪、江西南昌、山东枣庄等地布局国内生产基地,并在印度、越南布局两个海外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国际化生产制造布局。2023年上半年,欣旺达消费类电池营收为133.6亿元,同比小幅下滑0.7%,业务毛利率为13.93%。
六、行业现状
从2023年锂电池细分领域发展情况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需求不断增长,出货量占比迅速提升。而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剧,手机、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趋于饱和等因素影响,消费者换机周期明显拉长,购机意愿下滑,致使传统3C消费类数码市场电池需求出现萎缩,但在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增长拉动下,全年数码锂电池出货量实现小幅增长,为49GWh,较上年增加1GWh。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手机等传统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将逐渐修复
2022-2023年上半年,在宏观经济持续承压、市场趋于饱和、产品更新不及预期等因素下,居民对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购买意愿不足,但2023年下半年以来,华为Mate60系列、小米14系列等新机型密集发布,带动我国手机市场一改此前颓靡态势,出货量迎来大幅反弹。2023年全年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2.89亿部,同比增6.5%。未来随着宏观经济不断向好发展,传统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将逐渐修复,为消费型锂电池需求端提供有力支撑。
(2)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不断增长
目前消费类锂电池的主要下游应用中传统3C市场较为成熟,整体发展较为稳定。随着5G、物联网、AI等技术的进步,蓝牙耳机、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电子烟、无人机等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涌现,生产企业逐渐增多。且由于我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们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对功能多样的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接受程度不断提升,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增长潜力巨大,将带来大量锂电池需求。
(3)海外市场成为行业新增长点
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三样”。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各行业“出海”步伐不断提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消费型锂电池企业也在加紧布局海外市场,扩大出口规模,以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未来海外市场将成为我国消费型锂电池重要增长点。
2、不利因素
(1)锂资源进口依赖度高
锂资源是消费型锂电池重要原材料,全球锂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澳大利亚等。我国虽锂矿种类丰富,但禀赋较差,开采难度大,导致我国锂资源高度依赖于从澳大利亚、巴西等地进口。2023年,我国进口锂精矿约401万吨,同比增长约41%;净进口碳酸锂14.91万吨,同比增长约18.6%。我国锂资源保障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十分不利于消费型锂电池产业健康运行。
(2)劳动力成本上涨
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制造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产能和生产人员的数量息息相关。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再具备过去人力成本较低的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拐点的出现,多省市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工成本势必进一步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义务教育带来的劳动力素质提高也将继续推升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行压力已经成为制造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
(3)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消费类锂离子电池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研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领域,技术集成难度高、开发难度大,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技术能力要求颇高。虽然我国的锂离子电池行业飞速发展,但行业尖端技术人员相对稀缺,尤其是既通生产又懂研发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稀少,尚无法匹配目前已形成规模的市场,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八、竞争格局
消费型锂离子电池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市场化程度较高,参与者众多,市场集中度较高。从全球市场的角度看,消费型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厂商主要集中于中、日、韩三国,松下、三星SDI、LG Chem、比亚迪、欣旺达、亿纬锂能、珠海冠宇等少数头部锂离子电池厂商占据了行业内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该等厂商经过多年的技术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依托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优质可靠的产品质量,与下游客户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占据了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国内市场,涌现了一大批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未来下游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升级,对电池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行业市场份额将向着优势企业聚拢。
九、发展趋势
随着通讯技术、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下游消费电子行业制造商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活动,消费电子产品进一步朝高度集成化、功能多样化、小型轻便化等方向发展,叠加为保证电子设备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日常使用,对电池安全性、能量密度、充电速度等方面要求也更高。未来,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产品将向着更轻薄、更小且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充电更快的方向发展。此外,由于消费类电子产品更新周期往往较短,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设计要契合下游应用终端的需求变化,不断对已有产品进行完善和升级,同时伴随下游终端热点产品的切换同步推出相匹配的电池系列。因此,未来,快速市场响应、定制化生产将成为行业重要发展趋势。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