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作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核心,随着下游需求市场的推动以及利好政策的鼓励,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到2023年底,我国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市场规模约为477.21亿元。此外,随着替代原材料的增多、外加剂种类和性能的提升,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需要配方优化、成本控制和特殊品种产品方面不断实现技术改进和自我提升,产品性能及环保特性逐步提升,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
一、定义及分类
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是指以水泥混凝土为基本材料,按照设计规格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成的建筑构件,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可控、施工速度快等优点。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可分为板类、柱类、梁类、墙体类以及其他预制构件五大类。
二、商业模式
1、采购模式
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粉煤灰、矿粉和外加剂等,生产企业主要采用“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企业根据生产经营规划报送物资采购需求,明确质量、数量、交货方式等,并结合不同原材料运输、储存与消耗的特点以及市场行情制订合理的采购计划,与供货商签订采购合同。
2、生产模式
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主要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由销售部门将订单信息反馈到各地生产部门,再由生产部门根据客户需求、设备运行状况等因素进行排产,统筹安排搅拌、运输、泵送等各个生产环节。同时,部分企业将固定尺寸、应用场景多的常规化产品生产环节外包,保障企业产能高峰时期亦能稳定供应。
3、销售模式
由于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具有即产即销、运输半径短的特点,适当规模、多点布局更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因此,我国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商主要采用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直销模式主要针对定制化产品,企业主要通过参与客户组织的投标获取业务。经销模式主要针对通用型产品,企业与经销商签订经销合同,再由经销商自主定价、自主销售,有利于企业销售市场下沉,形成规模效应。
三、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行业主管部门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行业自律性组织为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承担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的责任,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组织拟订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监督管理建筑市场、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拟订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的法规和规章并监督和指导实施;承担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拟订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安全生产和竣工验收备案的政策、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等。商务部主要拟订国内贸易发展规划,促进城乡市场发展,承担牵头协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责任,承担组织实施重要消费品市场调控和重要生产资料流通管理的责任等。
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等为行业自律组织,以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和维护行业权益为基本职能
2、行业相关政策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以及不同领域建设工程的大力发展,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抗腐蚀、耐酸、便携等各类特殊性能的需求愈加突出,由此使不同类型以及规格的预制构件在更多场景和工程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为规范化我国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和使用,国家有关部门制订了《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鼓励推进混凝土构件以及预制混凝土墙板、叠合楼板、楼梯等通用部件的工厂化生产,满足标准化设计选型要求;提出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通用性,推广标准化、少规格、多组合设计。严格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促进行业总体发展。
四、行业壁垒
1、资质壁垒
我国对建筑相关行业生产实行资质管理。根据住建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生产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的企业必须经企业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得相关专业承包资质。而取得相应资质需要满足一定的净资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等资质条件,对行业新进入者构成较高的资质壁垒。
2、技术壁垒
国家对于混凝土产品的性能指标、检测方法、原材料使用规范及配比均设定了一定的技术标准,从而对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同时,随着建设工程规范要求的提升,施工企业对于预制构件产品性能及抗腐蚀、耐酸等各类特殊性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也对生产企业生产工艺以及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3、资金壁垒
企业进行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业务需要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一方面,生产商需要较大的资本投入进行绿色环保生产线建设,以满足国家对于该行业的准入资质。另一方面,企业为保持行业领先的产品技术优势,需持续不断进行的研发投入和技术人才引进,并依靠多站点投资建设或并购行业内站点实现规模扩张。因此,强大的资本实力支撑构成行业潜在进入企业的重要门槛。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水泥、砂石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目前,我国水泥、砂石骨料等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充分,不存在被少数企业垄断的情形,原材料供应充足。由于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新兴行业,行业的技术含量比较高,但国内企业缺乏技术研发能力,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因此,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严重依赖进口,产品供应受地缘政治、全球供需现状以及国际贸易关系等因素影响。
产业链下游主要为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尽管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整体承压,地产开发力度以及工程建设进程均有所滞缓,但我国铁路、隧道、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不断扩张,尤其是偏远山区线路开发工作不断深入,为我国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建筑行业先行者和排头兵,也是中国第三大预拌混凝土供应商。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建工形成了以建筑施工业务为基础,设计咨询业务和建材工业业务为支撑,房产开发业务和城市建设投资业务为两翼的核心业务架构。建材工业业务板块是工程承包业务的关联细分行业,涉及产品包括预拌混凝土、预制构件等,其中预制构件年产能近75万方,承担了上海标志性建筑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预制构件供应。2023年上半年,上海建工预拌混凝土及构件收入为70.38亿元,毛利率为9.43%。
(2)智欣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智欣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的混凝土建材制造商及供应商,主营业务可分为预制混凝土构件、预拌混凝土两大类,业务主要集中于福建省。目前,智欣集团控股抓紧市场机遇,对装配式建筑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进行资本投资,并成为厦门市首批业务扩展至混凝土预制构件制造行业的企业。2023年,智欣集团控股混凝土预制构件业务收入为0.85亿元,同比下降40.3%。
六、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及基础设施建设广泛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的装配式建设模式,而非传统的现浇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现浇模式,装配式建筑具有更加“环保、高效、高质”的特征。进入21世纪,在“环保趋严+劳动力紧缺”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迎来发展新契机。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持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之装配式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形成了如装配式框架结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等多种形式的建筑技术,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作为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核心,随着下游需求市场的推动以及利好政策的鼓励,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到2023年底,我国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市场规模约为477.21亿元。此外,随着替代原材料的增多、外加剂种类和性能的提升,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需要配方优化、成本控制和特殊品种产品方面不断实现技术改进和自我提升,产品性能及环保特性逐步提升,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利好政策持续发力
随着政府对预拌混凝土推广力度的加大,以及对现拌混凝土使用场景的进一步限制,国内水泥混凝土预制产品在混凝土市场中的渗透率保持稳定上升,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用量保持快速增长。而政府加大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鼓励和推广力度,将促进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专业化和高品质方向规范、健康、有序发展。此外,随着政府鼓励和支持装配式建筑技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装配式预制构件将拥有广阔的未来市场空间。
(2)城市建设带动巨大市场空间
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作为基础性建筑材料,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综合建设等领域。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已取得长足的发展,未来仍将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城市化建设将带动人口的转移、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加和建设投资质量的提升,将为楼宇、大型公共设施、轨道交通、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在我国城镇化率和城市建设质量持续提升的大环境下,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将迎来持续的发展机遇。
(3)产品节能环保、缩减成本优势扩大
目前,环保节能是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为降低建筑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国家出台多项环保政策,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同时,传统建筑业目前仍以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为主,但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工人数量在持续下滑、总体劳动力供给增速也在持续下降,劳动力工资水平也在不断上升,行业面临巨大的劳动力需求和成本压力。而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能够极大缩短工期、减少用工量、降低能耗,现场作业减少导致建筑垃圾、污水、噪音和粉尘也大幅减少,从而在节能减排、效率提升、降低劳务成本等方面形成一定的优势,推动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进一步渗透。
2、不利因素
(1)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企业盈利空间
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骨料等大宗材料,具有耗用数量巨大、不能大量储存的特点。同时,为保证下游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进度,生产商需要根据下游需求保证生产和供货的及时、稳定。一方面,供给端的成本压力和市场需求的影响,水泥等原材料价格存在波动;另一方面,受开采限制、非法码头和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工作、环保督查等联合影响,我国部分地区砂石骨料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由此,原材料供应的连续性、及时性以及价格波动对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2)整个市场亟需集中化、规范化
目前,我国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处于市场参与者多、市场集中度低的现状。同时,受国内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下游需求状况及当地政策差异不同的影响,各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产能利用率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存在产品生产粗放、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少部分企业缺乏资金进行生产设备和环保设施升级改造,不具备高性能混凝土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不够稳定无法达到标准,则通过低价、低质等扰乱竞争秩序的方式影响市场,对行业规范化管理造成一定影响。
(3)房地产市场整体承压
房地产开发建设作为我国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下游重要应用领域之一,2016年底,“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方针提出后,商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收紧,特别是2021年10月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承压。尤其是个别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暴露后,商品房市场投资热度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了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预期。
八、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前十大生产商市场份额不足10%,市场集中度较低。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市场参与者中,龙头企业包括中国建材、上海建工等大型央企或者国企,规模较大且拥有上下游产业链优势,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大力发展预制构件业务。此外,受国内各区域下游需求情况差异及混凝土渗透率不同影响,各细分领域产能利用率差异较大,竞争激烈程度有较大差异,部分民营企业,如宝业集团、智欣集团控股、远大住工、志特新材等主要参与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产品的生产加工,依托运输成本、品牌效应在营业区域以及周边地区形成一定优势,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此外,我国以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地区由于下游建筑需求旺盛和地区政策的大力支持,形成了较为完整、密集的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产业链,行业参与者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九、发展趋势
预制的水泥混凝土构件是一种现代化、高效率、高质量的建筑工艺,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速度、质量和安全性,也能够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将成为未来建筑工程的一个主要方向,其发展趋势主要是向绿色化、智能化、差异化方向发展。一方面,我国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大力发展新型绿色建材,推动建材产品质量提升,使其在节能降耗、资源利用等方面实现突破升级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将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推动高效、快速、安全生产技术的应用。此外,随着下游市场需求逐步分化,不同类型构件的功能要求、技术含量、模具设计等存在较大差异,拥有普通构件、特殊构件综合生产能力企业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