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安徽土地流转现“非粮化”现象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以来,加快了各地土地流转的进程,对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均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记者近期在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等粮食主产区采访了解到,受粮食种植比较效益低下、土地流转费用高企和农村信贷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种粮大户流转土地后的“非粮化”倾向凸显。


  “种植甜叶菊经济效益好,每年种一季,亩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是小麦和玉米收成的10倍多。”固镇县富民甜叶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玉杰说。


   王玉杰所在的蚌埠市固镇县是国家商品粮大县,近年来该县土地流转进程较快。然而,大户在流转土地后,普遍将本来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转变为种植经济作物、油料作物或搞起畜牧水产养殖等,土地“非粮化”趋势凸显。


  来自固镇县农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县流转土地达35588亩,全县9家流转土地在100亩以上的合作社或大户,种植的基本上都是非粮作物,涉及甜叶菊、红芋头、蔬菜、花生等。


    在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淮北市濉溪县,大户流转土地后也出现了“非粮化”倾向。安徽厚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姚立新告诉记者,他在该县百善镇流转了520亩土地,建了100个蔬菜大棚,预计今年纯利润将超过3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逾5000元。“种菜效益比小麦高多了,我准备明年将流转规模扩大至2000亩。”


  农业专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原副会长程必定认为,近年来,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措施,并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攀升,侵蚀了农户的种粮收益。种粮比较效益低下,无疑是推动大户“非粮化”种植的关键因素。


  固镇县金牛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计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土地流转后,如果仅种植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每亩地净利润仅300元。若是遇到自然灾害,那肯定亏本了。


   此外,粮食补贴政策的滞后和不完善,也挫伤了大户的种粮积极性。我国下发的粮食补贴由原承包户领取,而未必补到实际种植者头上。淮北口子谷物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克举说,目前每亩粮食补贴82元,直接打到农民的卡上,合作社享受不到,这就造成了土地原承包者受益、流转承包者不受益,甚至出现改种其他作物仍领取粮食补贴的不合理现象。


  此外,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也激发大户出现“非粮化”冲动。种粮大户的融资需求迫切,但因无抵押物,金融机构一般不予信贷。


  程必定表示,当前大户流转土地后出现的“非粮化”倾向,值得社会各界高度警惕,从市场规律来看,具有合理性的一面,但若超过一定度的范畴,挫伤了种粮积极性,造成粮食产量急剧减少,将会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


  对此,在粮食补贴政策方面,基层农业主管部门认为,应按照“谁种粮、谁受益”原则,即粮食补贴随田走,而不是随户走,将粮食补贴补到真正种植粮食作物的大户头上。同时,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补贴力度,如对流转1000亩以上、种植粮食作物、与农民签订流转合同的,可给予“特殊”补贴。此外,在农机具购置、抗旱等方面,也应给予大户相应补贴。


  加大金融信贷扶持力度,破解种粮大户的信贷“贫血”难题。大户融资需求迫切,若得不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必将转入地下融资,除需承担高额的利息支出外,也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基层建议,金融机构可探索以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推出符合大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同时,当地政府应出台财政贴息、税收优惠措施,降低大户融资成本,促进农业生产。

 

来源:中国商报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