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成都电动自行车产业面临困境与突围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安部、工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4 部委联合下文,要求整改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电动车)产业,限期淘汰在用超标车。全国三大电动车城市之一、有300 万辆电动车保有量的四川成都,电动车的命运自然牵动着不少人的神经。通知下达3 个月以来,对成都市电动车产业、执法部门、消费者都产生了哪些影响,记者展开了调查。

       门庭冷落经销零售商如坐针毡

        成都市锦江区经华南路,素有“电马儿(即电动车)”一条街之称,而与成都6 月的骄阳似火相比,这里的生意却显得愈发冷清。各专卖店零星有顾客光顾,但问询者多、成交甚少。老王经营了5 年的电动车专卖店,各式的电动车堆满一地,用鸡毛掸子一打扫,灰尘扬起一片。“ 整改令下来后,几个月的销量甚至比不上去年同期一周,要一直这样,估计扛不了多久也该关门了。”老王很无奈。和老王一样,惨淡经营的专卖店占绝大多数。“ 很多个人消费者都在观望,等待相关部门一个明确表态。而包括一些快递、送水、快餐外卖、派送报纸公司,这些大批量购买电动车的顾客更是难觅踪影。”老王透露。

        记者调查发现,按照时速20 公里、自重40 公斤的标准“紧箍咒”,成都市面上几乎90%的电动车超速超重,均属于淘汰范围。“ 就算是山地自行车,时速也会轻易超过20 公里,1999 年的老国标根本没有操作性,对原本合格出厂的电动车改装提速,是为迎合消费趋势,不得已而为之。”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

        产销锐减部分企业风雨飘摇

        和成都电动车零售商风雨同舟的,还有成都市42 家电动车生产企业。记者调查发现,整改令出台以来,规模较小的企业生存环境每况愈下,目前成都已有两家停产,部分企业在停产边缘挣扎,包括民思达、伊耐克等成都龙头企业,产销量也明显减少。“由于我们的企业规模比较大,抗压能力相对较强,短期内的影响还可以承受,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肯定立竿见影。”成都民思达电动车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整改令颁布以来,厂家接到的订单量明显缩水。随后,记者走访了另一家年产销量不足5 万辆的中小型企业。在这里,记者看到厂区和生产车间里空无一人,反而是厂房装修的场景热火朝天。“工厂停产一个月了,利用这段时间,对厂房进行翻修,顺便观望政策和事态。”该企业保安告诉记者。

        “刚听到这个文件的时候很震惊,但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国家对电动车产业的整顿是迟早的事。但如果真是一刀切,估计成都绝大多数企业都转不过弯。”成都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副会长张银灿表示。“老标准1999 年颁布,按标准5 年一修订的规矩,早不符合时代需求。”张银灿认为,目前最应该做的就是尽快制定新的行业标准。成都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生产商则直言,一次性淘汰所有超标车,做起来难度很大。6 月初,成都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会员举行了紧急磋商会,讨论应对措施,但仍未得出一个明朗结论,成都电动车产业前景更显扑朔迷离。

        众说纷纭草根产业道路艰辛

        “如果‘逗硬’执行标准,对成都的快递产业肯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公司90%以上的快件都是通过电动车送货。”成都圆通公司快递员魏智忠告诉记者。而据记者了解,受整改令影响的岂止快递行业,快餐外卖、饮水派送、维修服务、派送报纸等服务业普遍使用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 我骑电动车从来不超速、不超载,没撞过人,也没闯过红灯,凭什么就不能骑了? 再说买车的时候从未被告知过‘20 公里、40 公斤’的标准规定。”刚买了电动车的市民王娅萍女士很不理解。

        成都电动车一族普遍属于中低收入人群,每天骑着电动车穿行在成都大街小巷,看着身边堵得一塌糊涂的汽车、挤得罐头似的公交车,是王女士仅有的优越感。而据记者调查,几乎所有骑电动车的市民都对“ 限速限重令”持保留意见,觉得限重还能理解一些,但如果真是限速20 公里以内,许多人认为还没有骑自行车快,那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将严格按照总局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大电动自行车生产环节监管力度。”

        四川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四川质监系统已建立了相关数据库,符合国标要求的电动车方能入库,进而在公安部门上户。从今年一季度四川电动自行车抽检报告上看到,并未发现超速超重现象。据业内人士透露,抽检合格的电动自行车出厂后,因限速太低,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经销商只能改装,速度又上去了,而这种改装率竟然超过了90%。作为中国最大的草根产业,电动车产业崛起神速,我国现存的电动车超过1.5亿辆,年产销量直线攀升,市场火爆的背后说明需求庞大,电动车拥有绿色、环保、快捷、价格低廉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不需要核心技术、进入门槛低、赢利空间大等特点,也决定了电动车产业良莠不齐、乱象丛生。设定超标车的过渡期限,限期淘汰超标车,引导电动自行车回归到国家标准下健康发展,已显得刻不容缓。同时提高准入门槛,提升研发、设计与制造环节的技术含量,让超标改装无从下手,这些都是电动车产业发展壮大必须逾越的鸿沟。

        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还没有就4 部委的限期整改令公布确切时间和具体措施,街上各式各样的电动车还是照样跑得很欢实,但300 万电动车何去何从、42 家电动车企业下一步的生存发展,是摆在相关决策部门面前的一道大难题。(冯婷;李劲松;龚志伟)

 

来源:中国质量报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