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产业结构升级,内蒙古在延伸产业链上做足文章

        资源开采不是问题 无序才是问题

        近日,《关于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正式揭开面纱。《意见》针对内蒙古“积极建构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七方面,要求内蒙古产业结构实现合理化、高级化两方面的调整。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苏雪串告诉记者:“从三大产业结构来看,内蒙古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是9.5%、52.5%和38%,这一结构与内蒙古人均GDP水平相比还处于较低的位置。”长期以来,内蒙古整体上属于资源依赖型经济,煤、铁、稀土等资源丰富,尤其凭借煤炭资源优势,发展火电,成为我国极其重要的能源基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表示,内蒙古这种资源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二是无序开采资源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陈耀表示,内蒙古现有一些传统产业都与其产业链上游的煤电产业相关,比如煤电冶金、煤电化工、煤电建材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然而创新驱动发展方式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高端人才,而人才问题又是其核心,目前内蒙古这方面尚存在一定困难。陈耀认为,内蒙古需大力吸引外部人才。

        在平衡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方面,开采不是问题,无序开采才是问题。“在内蒙考察时,确实看到一些矿区周边草原植被成片枯黄。蒙东的极个别地区本不具备煤炭资源条件,却不惜从其周边地区运输煤炭,在本地发展煤炭化工产业,耗能耗水,这类开发,个人认为应当尽量减少。”陈耀批评道。另一方面,内蒙古在风能、光热能方面有先天优势,但是新能源建设有一次性投资大、回收成本周期长的特点,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内蒙古已经在新能源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尤其在风电方面,截至2011年2月底,内蒙古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090万千瓦,占自治区内总装机的16.26%,率先晋级“千万千瓦风电俱乐部”。

        苏雪串告诉记者,内蒙应该延伸资源型工业的产业链。其他国家或区域的经验表明,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延伸产业链,即进行资源的深加工。陈耀同样认为深层次开发传统优势产业是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他表示,依靠科技,不断提高创新水平,研发高端产品,沿产业链条向其下游发展是一个重要手段,内蒙古可以在冶金、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方面大做文章。

        此外,《意见》中指出内蒙古应加快发展服务业。苏雪串对此表示,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内蒙古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不应一提到内蒙古旅游只想到大草原,此外如阿尔山地区的森林旅游和一些地区的沙漠探险等特色旅游产品同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能源基地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在我国区域发展的大布局中,“能源基地”仍将是内蒙古未来发展中所必须扮演的重要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输出能源、矿产便一定会以牺牲平衡的生态环境和名片般的蓝天草原为代价。诚然,长久以来以资源驱动为主要发展模式的内蒙古经济发展将有一定的惯性,不可能立即跨入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化后期模式,但是只要注重“在开发中保护,于保护中开发”的理念,杜绝无序开采的不良现象,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内蒙古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从而使内蒙古经济社会走向“又好又快”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又好又快”,还是以“好”字当先,这是学习贯彻此次国务院《意见》的要义。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方面,一时的滞后是难以避免的。中央财经大学苏雪串副教授告诉记者:“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条件是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的物质技术支撑。对于一个区域而言,需要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关系。因为基础设施具有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因而经常滞后于其他产业的发展。”遵循基础设施建设的客观规律,全面权衡区域合作的发展需要,集中财力优先解决最重要的规划建设,统筹安排,才能做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又好又快”。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内蒙古各个地区的区域合作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如连接天津、大连、营口等商贸出海口的交通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呼和浩特机场吞吐量较小,各地支线机场、边境机场匮乏等等。而此次《意见》的出台高屋建瓴地指出了这一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有利于未来内蒙古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相关问题。总之,内蒙古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一个大规划、大建设的时期,一些重点工程的规划建设将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

 

来源:国际商报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