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上海徐汇区加大投入扶持“民非类”文化企业

        “明年用于扶持民间非营利性公共文化活动的资金将放大3倍,明年将达到200万元。”上海首个全国公共文化示范区徐汇区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日前,上海社区文化正在转变“唱戏”模式,把政府的文化项目放到市场上运作,让文化企业在市场中壮大。

  “最想要的是演出机会”

  政府让出一部分“戏”,让给民间非营利性文化企业来演。文慧沪剧团负责人王慧莉说,“民非类”的文艺团体最希望的就是“得到更多的演出机会”。

  据了解,明年徐汇区将把政府的部分公益性文化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让社会各种“民非类”文化企业去运作。业内人士认为,相比高雅文化而言,“民非类”企业的文化产品大多数以民间文化为主,具草根性和公益性,“是主流文化的基础”。

  最近,徐汇区文化局将开通专门用于文化类项目的招投标平台,今后诸如公益性演出、龙华庙会等各种政府文化项目的招标信息以及文化类人才的招聘等信息,都将在这个平台上向社会发布,最大程度地实现用市场机制配置文化资源。

  用政策刺激新戏“出炉”

  长期以来,民营或“民非类”文化企业由于资金紧缺,新创作品不多,常让老百姓觉得“看来看去就那几出戏”。为此,上海徐汇区政府尝试以政策“刺激”新戏出炉。

  去年,徐汇“民非类”的大众交响乐团创作清唱剧《徐光启》,乐团资金比较紧张,区政府给予10多万元的政策补贴。今年,文慧沪剧团创作反映地下党斗争的沪剧《李白》,剧团自身投入了近百万元,政府给予了10万元的政策扶持。剧团负责人说,“这10万元钱表明政府对这个戏很认可,团里上下觉得很受用”。

  青年人才奇缺,也是制约民营剧团和“民非类”文化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创作人员老化,使部分作品从创作题材到表现形式,难脱传统艺术的窠臼。为此,徐汇区文化部门今后将拿出“编制”,招聘部分具有戏曲专长的青年人才充实到文化馆和文化中心,以此加大对民营和“民非类”文化企业的业务指导。

  “烹饪”出不同口味的大戏

  社区文化建设,必须顾及不同群体的需求,在体现“主流文化”的前提下,为百姓烹饪出不同口味的“文化大餐”。

  据了解,在徐汇区的华泾地区,外来务工者较多,社区文化以川剧变脸和杂技等带有家乡气息的节目为主。在徐家汇地区,年轻“白领”比较集中,给他们送去的是古典歌剧、交响乐、弦乐、名家说唱等节目。

  徐家汇街道的负责人说,每次演出,走道里都坐满了观众,场场爆满。(李荣 袁昭宇)

 

来源:新华网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