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创新驱动,高新区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引擎

积极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带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国家高新区与生俱来的光荣使命。


  20年艰辛探索与努力,在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国家高新区开足马力,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驰骋,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的康庄大道。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当地区域经济中一个响当当的“增长极”,在促进国民经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扮演了当之无愧的“引擎”角色,对“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


  追溯国家高新区诞生的历史不难看出,它的“出生”承载了太多希望。


  “党的十三大召开以后,中央发展科技和经济的思路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虽然大政方针已经明确,但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结合点,没有找到能够操作的载体。”1987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国家科委等7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这些往事依然清晰地印记在联合调查组负责人于维栋的脑海中。


  于维栋见证了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的诞生。在两个月的调研中,他们形成共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经验不能只停留在肯定成绩上,而应该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工业园区,这是粘合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最好载体,是科技人员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最佳切入点。这次调查最终催生了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中关村诞生。


  如今,中关村已发展起我国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超过1100项,承担863计划和973计划项目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超过50项。在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关村都拥有一大批核心技术和创新型企业。中关村诞生了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超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甲型H1N1流感疫苗、高温气冷堆、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等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拥有近2万家高科技企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550家;每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国的40%,其中近80%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


  不仅是中关村,经过20年的建设,国家高新区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新型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金融结合,整合国际创新要素,建立起从孵化培育企业到促进产业发展的完整体系,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一些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国家高新区崛起,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高新区茁壮成长,若干新兴业态在国家高新区蓬勃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2011年,国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2.3%;园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8.8%;出口创汇占全国外贸出口的16.8%。2011年,国家高新区实现净利润8484.2亿元,上缴税费6816.7亿元;1992-2011年上缴税费同口径比较的年均增长率为40.2%;1991-2011年累计创造税收30701亿元;上交税额占国家税收收入的比重由1991年的0.13%上升到2011年的7.60%,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经济建设。


  引领区域“转方式、调结构”


  “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大提升了国家高新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新兴产业发展,从而引领高新区乃至所在地市,由过去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发展,开始向注重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相当一批国家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GDP在所在城市中占有较大份额,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内涵式增长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3家国家高新区GDP占所在城市比重超过20%;31家国家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占所在城市比重超过30%,其中6家超过50%,在区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在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少国家高新区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成为所在城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亮点。数据显示,2008年和2009年,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高新区依然保持了17%以上的高增长速度。


  作为西部高新技术产业重镇,西安高新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创新活力。西安高新区负责人介绍,近3年来,正逢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萧条的大背景,西安高新区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通过重点发展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陆续进驻西安高新区发展,使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空前加强,有力地增强了抵御危机的能力。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