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中国经济区域版图生变 战略调整与转型

       内容摘要: 东部到中西部的产业与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大格局,在中国已经逐步成型。比如,以富士康为首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西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类企业多活跃于东部沿海地区,确立了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优势。

       近年来,中国经济开始了漫长的调整与转型。从宏观角度来看,这种转型涉及技术与空间两个维度:技术上,升级换代;空间上,梯度转移。体现在实践方面,便是东部地区的腾笼换鸟,以及中西部地区借承接产业转移,实施“中部崛起”战略。

       中部留住了打工者的脚步

       目前来看,技术的升级换代还存在不确定性,但空间上的梯度转移已初见效果。

       来自四川省劳务部门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四川转移农村劳动力2100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091万人,历史上首次超过向省外输出的规模。这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发生重大变化的信号。

       事实上,四川省并不是体现转型趋势的孤例。早在2011年,另一个传统劳务输出大省河南省,便已出现类似的情况。统计显示,2011年,河南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2450多万人,其中省内转移达1360万人,超过省外就业人数260多万人,省内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省外。多年来,河南、四川两省的劳务输出各占全国规模的1/10。

        更多的迹象显示,从东部到中西部的产业与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大格局,在中国已经逐步成型。比如,以富士康为首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西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类企业多活跃于东部沿海地区,确立了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优势。

        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人民币升值,这些对成本较为敏感的企业纷纷西拓:2009年,富士康与成都市正式签约;次年,入驻河南,从谈判到签约仅用时1个月,从入驻到第一个项目投产又是1个月,被誉为“河南速度”;而在另一个中西部重镇重庆,惠普、宏 与华硕等龙头厂商的落地使得该市的经济发展发生质变。

       出口数据说话分量大

       出口数据的变化可能更能反映这种趋势。在东部地区出口普遍疲软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最新数据显示,1月至7月,传统的出口大省广东出口同比仅增长6.2%,同期,江苏、浙江和上海分别增长2.7%、3.4%与0.6%;相比之下,重庆的出口增速达到惊人的2.1倍,河南、四川和江西的出口增速也分别达到75.5%、56.9%和51.3%。

  而且我们还可以预见到,这种区域性的经济转型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经济增长的西强东弱也将成为常态。这也意味着,不同区域的地方政府将面临不同的政策选择。

       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要求这部分地区的产业向附加值更高的高端制造业与第三产业转型,这在技术上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

       对中西部地区来说,任务相对简单和确定一些:承接东部省份的产业转移,利用中国经济的纵深实现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将成为中西部省份的不二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中西部地区在求发展的同时,应竭力避免重走东部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考虑到中西部的生态环境较东部更为脆弱,原有的破坏性发展模式显然更不可取。

       综合各方面信息来看,中国经济的区域版图已开始改变。从经济增速来看,西高东低成为经济发展新现象。考虑到经济体量上的差别,东部地区的减速将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但只要坚持转型,坚持结构调整,这种影响将逐步随着中部的崛起与东部的升级弱化。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