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开发区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内容摘要:开发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但近年来,因内外因素的制约,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做的不够,尤其是在资源配置上,在开发开放中获取资源、在创新突破中优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导致一大批投资大、水平高、效益好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因发展空间严重受限、年度土地指标严重不足,而不能落地建设,国家级开发区的品牌带动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

    一、向旧体制回归的压力加大。

    廊坊开发区发展到现在,一直执行1998年的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方案,没有对现行的体制机制进行过改革和创新,市场化特征不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开发区的发展。在这种执行了长达14年的管理体制下,相比开发区早期的“充分授权、相对独立”的封闭式管理,开发区独有的体制机制优势已被逐渐弱化。管委会内部的“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体制虽然还在运行,但外部的“充分授权、相对独立”的封闭式管理环境已经基本荡然无存。如原有规划审批、规划监督执法、消防验收等部分管理职能相继被上收,森林砍伐许可等影响项目建设的行政审批权尚未下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用地拆迁进度、项目开工建设和竣工验收。建区之初,市委、市政府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开发区,提出了“谁动我的眼珠子,就砸谁的饭碗子”的口号,在安排各种活动上,坚持“能减则减”的原则,尽量减少各种检查评比活动;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校舍安全、安全生产、土地卫片等各种线上的检查、评比活动越来越多,基本上是只要有检查就少不了开发区,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部分企业已对开发区的投资发展环境建设产生了不满情绪。

    二、体制机制创新动能不足。

    开发区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但近年来,因内外因素的制约,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做的不够,尤其是在资源配置上,在开发开放中获取资源、在创新突破中优化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导致一大批投资大、水平高、效益好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因发展空间严重受限、年度土地指标严重不足,而不能落地建设,国家级开发区的品牌带动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

    三、社会管理的任务压力较大。

    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原来单纯的工业区已变成了一座新城区,面临着开发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双重压力,1998年省市批准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方案已不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健全、行政处罚主体资格未落实、部分单位有机构无编制、社会事务管理部门编制偏少等问题。

    发展建议
 
    廊坊开发区成立于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的1992年6月26日;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廊坊出口加工区,拿到了第一块国家级牌子;200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成为2003年国家清理整顿开发区以后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在642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申请设立了40家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聚集区,平均每县(市、区)3家以上,基本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但由于开发管理体制的不同,以及地理、区位等各方面的原因,园区发展很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要素的闲置和浪费。为发挥好国家级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全市园区建设整体转型提升,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新资源配置。

    从市级层面,在资源要素配置上,打破行政地域界限,根据项目质量、投入产出强度、对全市的贡献度等重点指标,向发展势头好、但发展空间和土地资源制约严重的重点园区倾斜。加强对全市园区的管理,强化政府对园区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引导规范开发商的开发行为,使园区开发建设符合国家和公共利益。

    二、创新体制机制。

    在全市的重点园区,继续实行“充分授权、相对独立、封闭管理”的“特区式”的运行体制。完善园区内部服务体系建设,对园区重点企业,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推行项目“终身制”、“保姆式”、“一对一”,逐步实现从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的转变。授权发展成熟的重点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权,打破“铁饭碗”和“终身制”,推行全员聘用、岗位竞聘、绩效考核、末位淘汰等多种形式的人事管理新机制,逐步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的用人管理制度。同时,打破传统的考核机制,探索岗位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的有效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管理体制和组织人事支撑。

    三、创新合作开发模式。

    按照“委托管理”、“合作共建”、“一区多园”的模式,本着“共生共存、共建共享、互利共嬴”的原则,放大品牌的溢出效应,把重点园区的品牌做大,实现重点园区与周边区域的良性互动,实现率先发展向带动发展的转变,从而在市级层面解决好重点园区的发展空间问题,为重点园区的再次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