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3年进一步扩大陕西文化消费的对策探析

    内容摘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要加大投入力度。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趋旺盛。传统文化与新型文化消费不断增加,文化消费总量快速增长,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十二五”期间,陕西若能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将对推动陕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扩大陕西文化消费现状。

    (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氛围

    据《2012年陕西蓝皮书》显示,一半以上公众认为陕西的文化氛围“一般”或“较差”。这表明,陕西文化氛围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距公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期待尚有一定距离。为此,一是要培养和提升文化消费观念。文化消费是一种精神和心理层面的需求,它的级别和强度更多地受消费者的文化修养、职业属性、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宣传,逐步改变人们的传统消费观念,引导居民由物质消费逐步转向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由消遣娱乐的文化消费向提升个人素质的健康消费转变。二是要打造特色区域文化消费市场。要着力加强区域合作,因地制宜,特色发展。进一步围绕关中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陕北红色经典和黄土风情文化,陕南汉水文化和绿色文化“三大特色板块”,不断推出富有区域特色的精品力作和优质的文化服务,形成各自区域优势,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三是要加强文化消费市场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消费法规、行业准则,文化消费市场的制度建设,加大对低俗、迷信、色情等文化活动的处罚力度,形成良好的文化消费市场秩序。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要加大投入力度。要保证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支出比重,该指标应随着经济增长保持一定增长。要进一步加大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应通过改革尽快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紧缺问题。二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要定期为广大群众提供好的公益性演出,尤其是更多质优价廉、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应保障全省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的基本文化权益。三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公共事业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推动民营文化机构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四要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开展城市对农村的文化帮扶。同时,要推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尤其是要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消费升级

    1.“文化+科技”模式。即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让文化和科技很好地融合,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实现更加依赖于科技,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和现代化。有关数据显示,深圳市仅2010年一年,以腾讯、迅雷、A8音乐、华视传媒、中青宝、环球数码等企业为代表的一批文化科技型企业就平均增长48%,并且继续呈现强劲的攀升态势。陕西作为西部科技大省,未来更应不断借助“文化+科技”模式。一方面,不断提高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文化产品的艺术感染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2.“旅游+文化”模式。即将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厚重的文化历史有机结合起来,使物化的、静态的旅游资源变得鲜活生动起来。长期以来,陕西文化旅游的开发关注的多半是秦砖汉瓦、兵马俑、建筑等物态的文化资源,而在形态化、神态化、人格化的文化旅游内涵深层发掘上很少。近年来,大型实景演出——《长恨歌》在华清池的推出,成功地创造出“旅游+文化”的新模式。改变过去传统人文景区仅以历史遗址展示为主,实现了景区保护与利用,创新与发展的综合目的,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未来还应进一步挖掘陕西省旅游资源的文化表现方式。

    3.“文化+金融”模式。即金融资源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文化产业多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只有将金融与文化产业中的技术、知识、创意等要素有效连接起来,进行深度开发,创造出符合市场需要且附加值高的产品,才能推动文化产业取得丰厚的红利。今后应不断加强金融创新,积极开发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新型融资产品和融资方式;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银、政、企的沟通和合作;通过设立文化企业贷款风险有偿基金,建立针对文化产业的专业担保再担保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四)打造陕西文化品牌,增加文化消费节点

    总体上,陕西文化企业在创意、研发、制作水平等方面竞争力较弱,导致全省具有深刻内涵、独特风格、新颖形式、先进技术的精品力作和知名文化品牌较少。为此,一要进一步策划、包装一批好的文化建设项目,提高陕西省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同时,加快“八大文化主题园区”和“九大现代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步伐。二要按照全省部署的文化强省“八大工程”,做大做强“文学陕军”、“西部影视”、“陕西戏剧”、“三秦书风”、“长安画派”、“黄土画派”、“陕西文物”、“陕西旅游演艺”、“陕西民歌”等文化品牌。三要大力实施品牌延伸战略,增加文化消费节点,扩大陕西省文化消费规模。要根据市场需求对已有品牌进行二次创意和再度创新,开发衍生产品,不断延长产业链,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力开拓农村文化消费市场

    2011年末,陕西省乡村人口为1972.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2.7%,农村居民仍是全省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构成部分。为此,一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011年,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4.3%,但绝对额仍居全国第26位,占全省人均GDP的比重仅为15.17%。未来应通过扩大就业、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大农业补贴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文化消费能力。二要培养农民的文化消费观念和习惯。应宣传和引导农民逐步提高自身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质量,扩大对教育和文化消费的比重。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逐步破除农民狭隘、保守的思想观念,使其养成文化消费的自觉性。三要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扩大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支出比重。应进一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的建设;增加对农民通俗读物品种和数量的提供;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四要充分挖掘农村地区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地方特色,走资源与资本相结合之路,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同时,应积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事业。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