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需要处理的若干关系

    内容摘要: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和根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空间依托的必然结果[6],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好其中的重要关系,是要从宏观上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走势,保证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质量和速度的关键。

    (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和根本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空间依托的必然结果[6],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是增强安徽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安徽城乡统筹并最终实现“四化”同步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

    (二)城镇化和产业的关系

    表面上看,是农业人口向城市集聚导致城镇化率提高,但实质上与城镇化率上升联系密切的是农业就业向非农业就业这一就业结构的转变,没有产业作支撑,城镇化也就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无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各类产业,以产业承载就业,以产业总量支撑更大的就业总量。

    (三)发展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关系

    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而言,在一定时期内,要使城镇化效率达到最优,关键是要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相辅相成的城镇体系,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到底是以发展小城镇为主,还是以发展城市为主,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和需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大小结合,因地而异[7]。对安徽来说,当前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大城市,尤其是发展一两个特大型城市,并着力增强这些城市或城市带的区域辐射能力。从中长期来看,则要将小城镇的发展作为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方向。

    (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从安徽区域特点和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看,推动安徽]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首先还是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合肥市以及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等皖江城市群优先发展的基础上,依赖其空间组织作用,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拓宽南北结对合作领域,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和利益补偿机制,促进皖北地区和皖南及大别山区发展。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