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对高效、便捷的农业机械需求不断增加。微耕机以其轻便、灵活、多功能的特点,成为小农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的理想选择。特别是在丘陵山地和小块农田地区,微耕机能够有效替代传统的人力和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2024年,中国微耕机行业市场规模为183亿元,同比增长3.98%。
相关上市企业:威马农机(301533)
相关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宗申动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海升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仙踪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福建省安溪铁观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佛龙井茶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微耕机、微耕机市场规模、微耕机行业现状、微耕机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微耕机(Tiller)是一种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的小型农业机械,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灵活等特点。它广泛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园及大棚等场景,可完成旋耕、犁耕、培土、施肥、播种、除草等多种作业,并可牵引拖挂车进行短途运输,是替代传统牛耕的高效工具。按动力来源,微耕机可以分为汽油微耕机、柴油微耕机和电动微耕机。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微耕机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978年至1999年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农业机械化需求萌芽。1980年代,中国从日本引进手扶式微耕机技术,主要应用于南方水稻田和山区梯田。早期机型以汽油机为主,功能单一(仅旋耕),但操作灵活,填补了小型农机市场空白。1990年代,国内企业开始仿制与改良,推出第一代国产微耕机,价格仅为进口机型的1/3,迅速在中小农户中普及。
2000年至201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速,农业规模化经营趋势显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启动。2000-2005年,微耕机从单一旋耕功能向多功能拓展,新增培土、开沟、覆膜等附件,适用场景扩展至果园、茶园、蔬菜大棚。2006-2010年,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年产量突破100万台,重庆、山东、浙江形成产业集群。柴油机微耕机因动力强劲成为主流,占据市场70%份额。
2011年至2018年的品质升级阶段,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整,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与同质化竞争压力。2011-2015年,行业洗牌加速,中小企业退出,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如齿轮传动替代皮带传动)提升产品可靠性。2016-2018年,电动微耕机技术突破,解决传统机型噪音大、排放高的问题,在温室大棚等场景快速渗透。
2019年至今的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机“优机优补”政策落地,推动高端化发展。智能微耕机兴起,搭载GPS定位、自动避障、数据监控等功能,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2023年行业首次发布电动微耕机团体标准,规范电池安全、续航等指标,加速新能源替代。
三、行业产业链
微耕机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及零部件等,其中原材料包括钢材、有色金属、橡胶、塑料等。零部件包括动力系统(包括小型柴油机、汽油机及电动机)、传动部件(如齿轮箱、皮带/链条)、刀具与附件(旋耕刀具、培土器等配件)等。产业链中游为微耕机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农业领域,包括家庭农场、果园、茶园、蔬菜种植基地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其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如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果园面积为12738.06千公顷,同比下降2.09%。一是土地资源约束加剧。在“非粮化”整治政策背景下,部分非优势产区果树种植被清退,例如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南方低效柑橘园等区域加速结构调整。二是经济效益分化。苹果、柑橘等大宗水果近年价格波动加剧,叠加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种植收益承压,部分小农户退出市场。三是产业升级需求。传统果园向标准化、集约化转型过程中,低效老旧果园被改造为设施农业或粮田,短期面积缩减实为提质增效的阵痛。果园面积收缩,但微耕机在果园机械化中的核心地位未变。在丘陵山区,微耕机以其灵活性和高效性,成为果树种植、管理的重要工具,尤其在旋耕、除草等作业中表现突出。尽管果园面积有所下降,但微耕机在提升果园作业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依然关键。
同期,中国实有茶园面积为3429.95千公顷,同比增长1.10%。一是消费升级驱动。国内茶叶内销额突破3000亿元,新茶饮市场年均增速超20%,带动绿茶、乌龙茶等品类需求旺盛。二是政策红利释放。浙江“有机茶园建设行动”、福建“三茶统筹”等政策推动茶产业向生态化、品牌化升级,激发种植积极性。三是比较效益凸显。茶园亩均收益是普通粮食作物的3-5倍,尤其在丘陵山区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随着茶园面积上升,微耕机在茶园耕作、除草、松土等作业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丘陵坡地茶园中,微耕机的轻便性和适应性使其成为首选机械。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微耕机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四、市场规模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对高效、便捷的农业机械需求不断增加。微耕机以其轻便、灵活、多功能的特点,成为小农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的理想选择。特别是在丘陵山地和小块农田地区,微耕机能够有效替代传统的人力和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2024年,中国微耕机行业市场规模为183亿元,同比增长3.98%。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包括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现代化试点项目等。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农民购买微耕机的经济负担,还提高了其购置意愿。2024年,中国耕整地机械补贴消费规模为56.37亿元,同比下降8.79%。2024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智能化、绿色化装备倾斜。传统耕整地机械多为技术成熟、市场需求相对饱和的产品,补贴额度有所降低,部分品目甚至被移出补贴范围。例如,在2024年补贴政策中,履带旋耕机补贴额下调,而其他品类旋耕机补贴额虽基本保持不变,但整体补贴力度的调整仍对耕整地机械市场产生了影响。
五、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微耕机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呈现出市场集中度低、品牌竞争激烈、新兴势力崛起及区域市场差异显著的特点。主要企业包括重庆鑫源、重庆宗申、重庆耀虎、威马农机和重庆旺耕等,它们在补贴销量中表现突出。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威马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公司专注于山地丘陵农业机械及动力机械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微耕机产品稳居全国销量榜首,出口量更是连续多年领跑行业,产品远销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收入占比超75%。技术层面,威马农机构建了全产业链条,实现80%核心零部件自制,拥有160项核心专利技术,包括18项国家发明专利。其电动微耕机采用先进电动技术,具备零排放、低噪音、节能环保等特性,契合全球绿色农业趋势。此外,公司还主导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优化设计技术”等省级科研项目,荣获“重庆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多项荣誉。2025年一季度,威马农机营业收入为1.79亿元,同比增长1.03%;归母净利润为965.56万元,同比下降41.67%。
重庆鑫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隶属于东方鑫源控股,是高新技术企业及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丘陵农机分会会长单位。公司总部位于重庆,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多条国际先进生产线,微耕机、小型收割机产品连续多年全国销量与市占率双第一。技术方面,鑫源农机自主研发直联传动微耕机,传动效率显著提升,2025款产品更升级减震系统与伸缩式扶手架,适应坡地、大棚等复杂地形。其“小霸王轻便微耕机”连续多年霸榜行业热销榜,用户口碑极佳。此外,公司还承担了“水田拖拉机研究与配套农具开发”等省部级攻关项目,推动丘陵农机产业化应用。
六、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升级与智能化发展
中国微耕机行业正迎来技术升级与智能化发展的关键转型期。一方面,新能源技术成为突破口,电动微耕机凭借零排放、低噪音、节能环保等优势,逐步替代传统燃油机型。重庆等地已率先推出商业化电动微耕机,搭载锂电池或太阳能板,续航能力显著提升,尤其适用于温室大棚等封闭作业场景。另一方面,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GPS导航、自动驾驶、远程监控等功能成为高端机型标配。例如,重庆5G+智慧农业创新实验室突破丘陵山地无人农机自动驾驶技术,实现远程旋耕、播种作业,作业精度误差控制在2.5厘米以内。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微耕机具备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态,为农户提供精准种植建议。技术升级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更推动了行业从“制造”向“智造”跨越。
2、市场需求与产品多样化
随着农业现代化推进,微耕机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丘陵山区机械化率不足50%,远低于北方平原地区,微耕机作为适配机型需求旺盛。用户需求从单一旋耕向除草、开沟、施肥等扩展,推动产品功能多样化。例如,威马农机开发可更换机具的微耕机,通过换装不同附件实现“一机多用”;华世丹公司推出乘坐式微耕机,集成17种功能,作业效率提升3倍。此外,定制化服务兴起,针对家庭农场、合作社等主体,企业提供适配地形、作物的解决方案,如鑫源农机调整传动结构,提升复杂地形适应性。市场细分化趋势要求企业加速产品迭代,年均开发5-8款新品成为行业常态。
3、政策红利释放与行业整合
政策扶持为行业注入强劲动力。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农机装备升级方向,农机购置补贴向微耕机倾斜,2024年恢复国补资格,单台补贴比例达30%。地方政府积极响应,重庆出台专项行动计划,规划到2027年农机装备产业规模达500亿元,打造全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高地。政策红利加速行业整合,重庆产业集群已占全国80%产量,龙头企业通过并购、技术合作扩大份额,中小企业面临转型压力。同时,国际市场成为新增长点,威马农机、华世丹等企业产品进入东南亚、非洲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行业将形成“龙头引领+集群支撑+全球布局”的新格局,推动中国微耕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变。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微耕机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微耕机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微耕机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中国微耕机行业投资前景,2025-2031年中国微耕机企业投资战略与客户策略分析,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