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土壤酸化、盐渍化、连作障碍、土传病害、土壤缺素和有机质缺失等等现象愈演愈烈,土壤问题多而杂,已经严重影响全国多种作物的品质和生产效益。在此背景下,土壤调理剂作为一种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改善土壤结构、调节酸碱度、修复污染的功能性产品,市场需求激增。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土壤污染的整治工作,对盐碱地改良、酸化土壤治理等项目给予财政倾斜,鼓励地方政府开展贴息贷款试点。这进一步推动土壤调理剂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土壤调理剂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3.32亿元,同比上涨15.6%。
相关上市企业:富邦科技(300387)、永清环保(300187)、六国化工(600470)、圣泉集团(605589)、芭田股份(002170)、司尔特(002538)、史丹利(002588)等。
相关企业:广东大众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海夏氏蓝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飞鹰绿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绿原贝肥业有限公司、山西东大土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恩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土壤调理剂行业相关政策、土壤调理剂行业产业链、土壤调理剂行业市场规模、土壤污染防治资金
一、土壤调理剂行业相关概述
土壤调理剂又称土壤改良剂,是指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促进作物养分吸收,而本身不提供植物养分的一种物料。土壤调理剂效用原理是黏结很多小的土壤颗粒形成大的,并且水稳定的聚集体。土壤调理剂具有保墒和增温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墒情,增加耕层地温,使作物生育期提早2~7d,土壤湿度增加5%左右。同时还能改良土壤结构,协调土壤水、肥、气、热及生物之间的关系,防止水土流失,增强渠道防渗能力,抑制土壤次生盐渍化,提高沙荒地的开发利用。主要适用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和作物生育期积温不足的地区,以及土壤结构差的土壤,特别是缺水严重的旱地和坡沙地、盐碱地。
目前,土壤调理剂分为矿物源土壤调理剂、有机源土壤调理剂、化学源土壤调理剂和农林保水剂四大类。其中矿物源土壤调理剂一般由富含钙、镁、硅、磷、钾等矿物经标准化工艺加工而成的,用于增加矿质养料,改善土壤生物肥力;有机源土壤调理剂一般由无害化有机物料为原料加工而成,用于为土壤微生物提供所需养料,以改善土壤生物肥力;化学源土壤调理剂主要由化学制剂经标准化工艺加工而成的同时改善土壤物理或化学障碍性状;农林保水剂一般由吸水性树脂聚合物加工而成,适用于农业,林业领域,可用于土壤保水、种子包衣、苗木移栽或肥料添加剂等。
近年来,我国政府认识到土壤调理剂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业产量和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广和规范土壤调理剂的应用。如2021年5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在耕地酸化、盐碱化较严重区域,集成推广施用土壤调理剂、绿肥还田、耕作压盐、增施有机肥等治理措施。此外,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土地污染防治,这为土壤调理剂行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等。
二、土壤调理剂行业产业链
从产业链来看,土壤调理剂行业上游主要包括有机物、矿物质、人工高分子聚合物等,这些原材料是生成土壤调理剂的重要原料。中游是指土壤调理剂的生产制造。下游是指土壤调理剂的应用领域,即农业领域。在农业生产中,土壤调理剂的使用已成为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作物品质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改善因长期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的土壤板结、酸碱失衡等问题。通过合理施用土壤调理剂,农民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土壤调理剂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三、土壤调理剂行业发展现状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工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目前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对此,我国不断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与水、气污染防治相比,土壤污染防治投入更大、周期更长、见效更慢,治理难度也更大,迫切需要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的投入。从我国环保预算来看,近几年来土壤污染防治资金预算有所减少。其中2020年达到40亿元,这主要受新冠疫情冲击,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基层财政面临较大收支压力。财政部在“六保”政策导向下,调整支出结构,将资金重点投向民生领域及基础设施短板,导致污染防治资金相应缩减。随后2021年逐渐恢复,2023年又降至30.8亿元,2024年又逐渐增长至44亿元,2025年保持平稳状态,土壤污染防治资金为44亿元。预计未来随着国家土地污染防治的重视,土壤污染防治资金预算将有所增长,这也进一步加速了土壤调理剂产品的渗透速度。
近年来,我国各地土壤酸化、盐渍化、连作障碍、土传病害、土壤缺素和有机质缺失等等现象愈演愈烈,土壤问题多而杂,已经严重影响全国多种作物的品质和生产效益。在此背景下,土壤调理剂作为一种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改善土壤结构、调节酸碱度、修复污染的功能性产品,市场需求激增。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土壤污染的整治工作,对盐碱地改良、酸化土壤治理等项目给予财政倾斜,鼓励地方政府开展贴息贷款试点。这进一步推动土壤调理剂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土壤调理剂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3.32亿元,同比上涨15.6%。
四、土壤调理剂行业竞争格局
从竞争格局来看,土壤调理剂行业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它们主要通过价格竞争来获取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不过,部分中小企业专注于特定的细分市场或区域市场,通过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地农户和农业企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目前,行业内相关企业主要包括北海夏氏蓝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飞鹰绿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西东大土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茂盛生物有限公司、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北京飞鹰绿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专业从事盐碱地改良与土壤修复的高科技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迭代,公司形成以自有专利产品为核心,为各类土壤量身定制的改良技术方案。根据土壤的不同情况,公司制定相应的高效、经济、快速的改良方案,可以将重度盐碱地的改良周期由3-5年缩短为1年,将中低产田当年改良成高产标准农田,降低保护地的化肥和农药的用量30%以上,增产15%-30%,并显著改善农产品品质。公司自主研发的禾康土壤调理剂于2000年通过农业部临时登记,2003年取得正式登记证,该产品可降低土壤盐分与酸碱度,激活固化养分,减少肥料用量并提升作物品质。
山西东大土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温室及果园土壤改良、修复技术的开发、产品生产及销售的科技型公司。公司专业研发和生产以矿物源为基础的多功能土壤调理剂(以调酸为主,调碱、重金属钝化、保水型为辅),提供富含特效营养的系列产品,既能改善土壤质量,又能提质增产,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现立足北方辐射全国,全国各级城市建有330多个代理商,2016年开始出口,营销网络遍及美国、日本、韩国、越南、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其他东南亚等国家。
五、土壤调理剂行业发展趋势
1、一品多效是必然趋势
未来,土壤调理剂行业将朝着一品多效的方向发展,不仅具有土壤调理改良功能,还将是作物所需养分的载体,螯合大、中、微量元素及各类生物刺激,甚至还可能具有保水、松土及防治地下害虫等功能,以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求。
2、个性化需求增加
中国土壤类型复杂多样,从东北的黑土平原到西南的丘陵山区,理化特性迥异。因此对土壤调理剂的功能诉求也截然不同。在此背景下,企业的定制化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和服务。这不仅能提升调理效果,更能帮助农户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成为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3、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往往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开发新型土壤调理剂,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例如,纳米土壤调理剂作为一种创新的土壤改良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可以用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作物生长环境,还可以用于修复受损土壤,恢复生态环境。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土壤调理剂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土壤调理剂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土壤调理剂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土壤调理剂行业部分企业运行分析,2025-2031年中国土壤调理剂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2025-2031年中国土壤调理剂产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