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我国智能制造升级与新兴产业需求的释放,如新能源、半导体、数据中心等领域对高精度温控设备的需求激增,2024年,中国工业温控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00亿元,同比增长12.83%。随着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和节能环保要求的趋严,工业温控设备行业在系统集成度、能效比、智能化控制等方面持续优化。部分企业在变频节能技术、远程监控平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例如,液冷技术因其高效率和低能耗的特点,正在逐渐成为数据中心等高能耗领域的首选解决方案。
相关上市企业:英维克(002837)、申菱环境(301018)、奥特佳(002239)、同飞股份(300990)、高澜股份(300499)
相关企业: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巨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关键词:工业温控设备、工业温控设备市场规模、工业温控设备行业现状、工业温控设备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工业温控设备是用于各类生产过程中对温度进行精准控制的关键装置,其作用在于将相关工业器件、设备或人体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指标严格控制在特定范围内,从而提高工业器件、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按应用场景分类,工业温控设备主要分为电力与能源领域类温控、半导体与电子制造类温控、化工与制药类温控、数据中心与云计算类温控等。
二、行业产业链
工业温控设备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塑料材料、制冷剂等原材料,压缩机、风机、水蒸发器、换热器、液冷板、管路等机械部件,传感器、控制器、低压电器等电子元件。产业链中游为工业温控设备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包括数据中心、半导体制造、储能系统、医疗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随着国内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和政府对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的需求急剧增加,数据中心作为数据的“仓库”和“加工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为2773亿元,同比增长15.21%。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据处理需求的增加,其对温控设备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依赖于精确的温度控制,以防止设备过热和故障。因此,工业温控设备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传统的风冷系统到新兴的液冷技术,温控设备的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工业温控设备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三、市场规模
得益于全球工业领域的持续拓展与升级,尤其是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制造等高端制造领域对温控设备需求的激增,全球工业温控设备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4年,全球工业温控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为196.58亿美元,同比增长7.72%。从技术来看,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对温控精度要求达±0.5℃,半导体晶圆制造则需实现-120℃至300℃的宽温域控制,这些极端工况直接推动温控设备向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演进。
我国智能制造升级与新兴产业需求的释放,如新能源、半导体、数据中心等领域对高精度温控设备的需求激增,2024年,中国工业温控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00亿元,同比增长12.83%。随着制造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和节能环保要求的趋严,工业温控设备行业在系统集成度、能效比、智能化控制等方面持续优化。部分企业在变频节能技术、远程监控平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例如,液冷技术因其高效率和低能耗的特点,正在逐渐成为数据中心等高能耗领域的首选解决方案。
四、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我国工业温控市场起步较晚,早期经历了“低价竞争、无序扩张”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国内工业温控设备生产厂商呈现出“数量众多、规模不大”的特点,市场竞争激烈但整体行业集中度较低。其中,英维克UGD快接头技术进入英伟达Blackwell平台供应链;申菱环境的储能温控构建差异化优势,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比亚迪。
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营业务为工业制冷设备的研发与制造,核心产品包括液体恒温设备、电气箱恒温装置、纯水冷却单元和特种换热器四大类。其解决方案覆盖储能、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公司拥有“同飞制冷”等自主品牌及多项专利技术,如“一种新能源汽车换电用高效液冷机组”。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河北省科技领军企业,参与制定制冷行业标准,其商标“同飞制冷”获评河北省著名商标及机械工业知名品牌。在数控机床和激光设备温控领域,公司是海天精工、纽威数控、德国埃马克集团等知名企业的供应商。公司还研制了230MeV质子回旋加速器及治疗端循环冷却机组,为质子治疗系统提供可靠的温度控制解决方案。2025年一季度,同飞股份营业收入为5.74亿元,同比增长109.02%;归母净利润为0.62亿元,同比增长1104.89%。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5年,其作为国内领先的精密温控节能设备供应商,专注于数据中心、通信基站、储能电站等领域的温控设备研发与制造。其产品包括液冷温控系统、机房空调、机柜空调等,并为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提供高效节能的机房温控系统。公司是英伟达指定的数据中心部件提供商之一,在液冷技术方案和产品上,公司冷板式和浸没式等多种液冷技术均有跟进。此外,公司还涉足电化学储能系统温控领域,其产品能够满足360kW充电桩高效散热需求。公司拥有自主专利技术,如五合一电控系统、双电子膨胀阀电池热管理方案等,其新能源客车空调产品批量配套于比亚迪、宇通等整车厂。公司还参与制定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并多次获得“数据中心科技成果奖”“储能创新奖”等荣誉。2025年上半年,英维克营业收入为25.73亿元,同比增长50.25%;归母净利润为2.16亿元,同比增长17.54%。
五、行业发展趋势
1、液冷技术将成为核心增长点,行业智能化发展加速
液冷技术将成为核心增长点。阿里云乌兰察布基地通过浸没式液冷将PUE值降至1.05,较传统风冷节能32%。英维克等企业已实现“冷板+CDU+快接头”全链条布局,UGD快接头技术进入英伟达Blackwell平台供应链,2024年数据中心液冷收入约3亿元,累计交付1.2GW液冷机组。智能化控制系统加速渗透。PID控制器仍占主导地位。华为“数据中心大脑”系统通过AI算法实现10万机柜统一管理,故障预测效率提升。厦门宇电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AI-8848多回路温控器支持APID自整定算法,应用于半导体扩散炉(测温精度0.1%FS)。
2、新兴应用领域需求爆发,与全球化布局并举
一方面,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温控设备的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例如,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5G通信等领域,对高精度温控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些领域对温控设备的精度、可靠性和能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企业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将成为中国工业温控设备企业的重要增长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全球制造业的转移,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逐步提升。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中国工业温控设备企业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此外,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饱和,企业将更加注重细分市场和个性化需求,开发定制化的温控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行业和客户的特定需求。
3、碳中和目标加速绿色转型,行业标准制定强化技术壁垒
碳中和目标加速绿色转型。欧盟碳关税(CBAM)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推动行业向低碳化演进。企业需通过绿电采购、材料循环利用等方式实现碳中和。内蒙古乌兰察布基地利用风电与钍基熔盐堆技术,结合阿里云浸没式液冷系统,实现PUE值1.05以下的全球领先水平,同时度电成本较东部低0.15-0.2元。同时,行业标准制定强化技术壁垒。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已启动《数据中心液冷技术标准》制定,但落地进程缓慢。中国企业在液冷全链条技术、AI算法优化等领域形成专利池,英维克参与制定《数据中心液冷技术要求》国标,拥有650余项专利,主导起草4项国家标准。苏州奥德高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突破-120℃至+400℃全域温控技术,控温精度达±0.1℃,自主研发“水/油冷热快速切换技术”,在化工医药领域市占率领先。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工业温控设备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工业温控设备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工业温控设备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共十章,包含中国工业温控设备行业重点企业推荐,2025-2031年中国工业温控设备产业发展前景与市场空间预测, 2025-2031年中国工业温控设备行业投资机会及投资风险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