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奇迹”要破灭?旗下公司都说不熟?中国最神秘富豪叶简明被调查 【图】

    “奇迹”要破灭。

    曾收购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股权的华信能源突然亮起了红灯。

    据财新网3月1日报道称,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叶简明近日已被相关部门调查。受此影响,隶属于华信系的上市公司华信国际(002018.SZ)当天开盘便大跌超9%,一度接近跌停。

    据之前的报道来看,在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近年来以万达、复星、海航等企业被被传出遭查消息后,不但短期内股市、债市上重挫,公司经营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更有甚者,安邦创始人吴小晖在被带走调查后,近日不但遭到上海检方起诉,安邦公司也被保监会托管。

    值得一提的是,股价大跌的华信国际1日中午就发出紧急声明,表示叶简明与华信国际无直接关系,并非公司实际控制人。华信国际还表示公司业务总体运行平稳,各项业务有序开展。

    但据查询工商资料,华信国际由叶简明担任董事局主席的华信能源占股54.14%,剩下两家股东也是同为华信系的上海华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华信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实控人苏卫忠也曾是中国华信纪委委员、山东华信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至今仍然担任华信独立董事。华信国际的公司法人李勇系华信能源执行董事,更是被公认为叶简明身边的亲信之一。

    从企业历史来看,华信国际也很难与叶简明撇清关系。叶简明创办的华信能源在民营企业中罕见的带有“中国”前缀,2015年营业收入就已超过2631亿元。华信经营范围包括石油、橡胶、钢构等大宗商品。叶简明近年来又涉足金融业,创立了华信证券,已经成为一个价值2800亿的金融“帝国”。华信国际经营的石油、化工产品也正与之重合。

    中国华信官网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唯一一家上榜的民营企业,以437亿美元营业收入位列第222位。

    仅从规模而言,中国华信的营业收入不仅远远超过国内万科、京东、神华、宝钢等公司,而且也超过国外航运寡头马士基、传奇投行高盛集团、工业翘楚霍尼韦尔这样的大企业。

    更为神奇的是,华信仅花了十几年就将盘子做得如此之大。据获悉,生于闽北山区的叶简明原名叶建明,在成为香港居民后,22岁回乡创业,后前往上海成立华信,39岁就已成为拥有千亿资产的资本大鳄。

    华信甚至能以民营企业的身份,代表中国与俄罗斯石油公司合作,甚至因此被美国威胁制裁,引得公司实控人叶简明直喊冤枉。

    年少多金

    叶简明的发家史有不同的说法。有媒体表示,1999年,22岁的叶简明参与了建瓯市国有大厂活塞厂的改制重组,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建瓯巨力活塞有限公司,由此开始自己的商业生涯。

    2002年至2004年,25岁的叶简明和妻子吴丽琼先后创办了以新叶命名的5家企业,业务包括卫生用品、消防器材、木业制品和食品。2004年,建瓯巨力活塞和新叶系公司合并,成立了福建省巨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叶简明担任董事长兼总裁。根据当时的一份公开资料,此时巨力实业的总资产达6000万元。

    但叶简明宣称自己于2002年创办华信能源,才是他日后大红大紫的根本。但奇怪的是,华信能源的工商资料却写明公司成立日期是1980年。

    据媒体报道,这是因为中国华信能源的前身为“中国机电设备公司东北一级站齐齐哈尔供应站”,地址在哈尔滨市龙沙区升华八胡同,企业性质为“全民”。1989年,该站更名为“中国机电设备总公司齐齐哈尔公司”。之后该企业几经更名和变换地址,后搬往上海市,在上海市工商局登记注册。

    直到2011年,中国机电设备齐齐哈尔公司更名为“中国华信机电设备公司”,同年又改为中国华信能源。公司经营范围变为“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关的服务活动”,这才与现在一致。

    而工商档案显示,2014年5月18日,叶简明才正式在中国华信能源高管名单中出现。

    枝繁叶茂

    不过,虽然叶简明进军能源行业的时间并不长,但华信近年来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在全球迅速布局,成长为横跨亚欧非的能源跨国巨头。

    目前,华信产业链覆盖油气资源、石油储备、物流和加油站。华信还布局金融体系,拥有国外银行,成为一家“能源+金融”的跨国控股集团。

    2016年初,中国华信在第一阶段于捷克投资200亿克朗(1捷克克朗约合人民币0.2692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在捷投资,总额超过人民币100亿元。

    华信掌门人叶简明表示,华信的战略重点是在欧洲建立油气下游终端板块,上游则主要是在中亚、中东和非洲,通过欧洲的终端辐射连接中东、中亚、俄罗斯等区域。同时在欧洲的捷克设立华信第二总部,加强和整合欧洲的力量与布局。

    2016年3月,中国华信与J&T金融集团签署协议,收购J&T银行50%股权,成为首家控股欧洲银行的中国民企。去年8月,捷克扎达斯(ZDAS)特种钢铁公司获批被中国华信收购,这家具有50年发展历史的冶金工程企业,年营业收入达13亿欧元。此外,早在2015年华信还入股了捷克第二大航空公司Travel Service,并且将会继续增资扩股。

    同步,华信涉足服务业。如今,中国华信已买下了位于捷克布拉格老城广场附近的著名酒店LEPALAIS。未来还将继续在德国柏林、奥地利维也纳等地收购五星级酒店。华信还投资了老博客啤酒公司、捷克甲级足球俱乐部斯拉维亚。意图很明显,中国华信在欧洲的新业务板块将从航空、酒店延伸至在线旅游、娱乐及酒业,形成了完整的欧洲消费产业链布局。

    业内人士表示,油气行业在各国均与政治紧密相连,产油国的资源都是国家元首掌控,进入门槛极高。不过,华信依靠类似充当捷克总统顾问的办法,迅速打开了局面。

    2016年12月,中国华信正式并购了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国际公司(KMGI),从而直接掌控了一家年收入200亿欧元以上的石油一体化公司,这也是继该公司在捷克进行多元化投资的欧洲第二站。

    具体到此股比例,华信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双方分别拥有KMGI的51%、49%股权,中方实现控股。其中KMGI下辖多家炼油厂、1000多座加油站及哈石油产品销售权益。

    KMGI成立于1974年,是哈萨克斯坦国家主权石油公司的国际化平台,也是哈萨克斯坦石油进入欧洲下游的唯一通道,在欧洲拥有炼化、储运、销售一体化石油产业体系。通过收购KMGI,公司一举获得其在欧洲多国先进的加油站和油库管理系统,后续华信将进一步增资KMGI,加大欧洲终端投资布局。

    华信的意图十分明确,就是要打通中国—哈萨克斯坦—欧洲的能源走廊。

    石油行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需求巨大。为此,华信通过收购和自建金融平台,还获取了金融全牌照。

    华信目前在国内拥有证券、信托、期货、银行、金融资产交易等重要金融平台,成立了财务、基金、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公司。

    在取得金融全牌照的同时,中国华信与国有和股份制银行、保险及主权基金发起设立并购基金、产业基金、开发基金,全面推动能源产业投资及锁定原油权益。

    华信成立证券资管平台、直投平台、期货资管平台,收购香港资管平台,开展能源及相关产业并购及证券化运作;与犹太基金合作,在香港设立基金;与阿布扎比设立能源投资基金,投资上游资源股权与权益,开展海外油气储备及物流设施并购。

    华信一只手里有各种融资和资管平台,另外一只手进军海外油气资源,当年这一系列动作震动业内。

    2017年6月,中国华信还试图购买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股权。中国华信发言人称,两家公司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据华信官网信息,这是一份广泛合作协议,涵盖的领域从油气勘探到金融服务不一而足。

    2017年年9月8日,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成功以91亿美元入股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Rosneft,俄油),将能够获取高达26万桶/日的俄罗斯石油。西方媒体表示,中国华信由此获得的市场影响力,将足以挑战维多等欧美大型石油贸易商。

    大厦坍塌

    就在此时,危险也开始降临华信系。

    就在华信入股俄油后不久,11月18日,香港民政事务局前局长、华信下属香港中华能源基金会秘书长何志平在美国被捕。美方指控何志平涉嫌代表华信向乌干达和乍得高官行贿数百万美元,以谋求商业利益,部分汇款经由美国银行系统,触犯美国《反海外腐败法》。

    这让华信当家人叶简明不得不出面发声,承认为了此次收购不惜从国开行申请了50亿的过桥贷款,自己还要再出40亿美元。

    但市场人士对此表示,情怀抵不过现实。在去年多部委密集提及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后,中国华信举债在海外的一系列收购也不得不面临夭折的风险。

    由于中国华信是作为民营企业投资俄油,而俄油又因美国制裁无法正常融资,导致众多机构态度谨慎。而此时何志平事件发生,华信到今年2月底很有可能无法拿出剩下的40亿美元, 这样说好的入股协议也或将告吹。

    另外,叶简明当年在华信系推行的“民营集体企业制”近年来也是麻烦不断。

    据财新报道,由于华信在成立之初资金不足,叶简明就公开鼓励外部企业和私人老板携带资源加入华信,回报是成为华信的董事和“常委”。也就是叶简明提供办公室和平台,新加入的CEO、经理们带着XX华信的名号,自己去赚业绩养活自己,华信总部只需要抽点分红即可。业内人士表示,华信虽然名义上是个集团公司,实际上相当于各家私人老板合伙的绿林山寨

    这种制度短时间内确实使华信迅速壮大,但也为未来埋下了隐患。

    很显然,叶简明虽然坐拥数千亿资产,但很难约束华信系各大分支的日常经营情况。据媒体报道,华信就因为合伙人的冒进,2012年后在橡胶、钢构上大量囤货,结果因市场不景气导致损失惨重,基本上放弃了大宗商品业务。如今原油业务一旦有失,对华信的打击只会更沉重。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此前华信还拥有叶简明这个名义上的“带头大哥”。一旦叶简明自身难保,谁能保证下面数十家XX华信不会有自己的心思呢?

    最新的消息是,又一家带着“华信”名号的企业出来切割。华信金融投资3月1日午间也发出公告,极力撇清与叶简明的关系。华信金融投资表示,注意到今日有关于叶简明的报章报导,但叶简明并无担任集团任何成员公司的董事或其他职务,亦并未参与集团的经营管理。华信金融投资表示自己的运作维持正常。 

本文采编:CY327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