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7万名员工的巨无霸!富士康股份来A股上市引发各方高度关注 将创最快审核纪录

    3月8日,证监会发审委将审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士康股份”)的首发申请,这也是台资企业谋求大陆A股上市第一例。

    富士康股份拟在A股上市引发各方高度关注,不仅仅在于其全球“代工之王”的身份,更在于其IPO审核堪称“史上最快”。若一切顺利,富士康股份最快将于4月实现A股上市。

    IPO之路可谓神速

    富士康股份A股上市步伐到底有多快?成都商报记者查询常规IPO流程,公司从提出上市申请到最终获批,是一项浩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经过受理材料、预披露、反馈会、预披露更新、初审会、发审会等多个环节,缺一不可。

    从过往经验看,2017年中国公司IPO平均审核周期为1年零3个月;再往前的平均审核周期约为3年。相比之下,富士康股份IPO堪称“火箭”般的速度:2月1日,富士康股份报送招股说明书;2月9日证监会首次披露公开发行招股说明书;2月22日,招股说明书进入“预披露更新”状态;3月8日,证监会将审核富士康股份首发申请。其IPO之路可谓一路畅通、堪称神速。

    富士康股份IPO走快车道的背后,或与近期资本市场政策风向出现明显变化有关。市场发行在朝扩大包容性和适应性的方向发展,特别鼓励优质企业尤其是“独角兽”企业加入。同时,A股市场已经许久未见估值高达数千亿的重磅企业登场。富士康顶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光环,无疑恰逢其时。此外富士康的表率作用,也足以使其他独角兽公司对A股信心大增,甚至放弃海外上市计划转投A股。

    27万名员工的巨无霸

    全球“代工之王”富士康,是怎样一头巨无霸企业?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准备上市的富士康股份,并非人们熟知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只是从集团中分拆出来的一部分。

    但分拆后的富士康股份规模依然庞大:公司全资及控股境内子公司共31家,全资及控股境外子公司共29家。2015~2017年实现合并营业收入分别为2728亿元、2727亿元及354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3.5亿元、143.7亿元和158.7亿元,其中2017年净利润较上年增长10.45%。

    富士康股份的规模还能从员工数量上看出来。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26.9万名员工。其中大专以下约21万人,占比78%;30岁以下员工约16万人,占比59.6%。显然,公司仍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代工企业。

    尽管富士康股份全年3545亿元营收已经令人震撼,但在母公司鸿海精密的体系中也只占到34%——鸿海精密2017年营业收入超过了1万亿元人民币,员工总数更是超过100万人。

    招股书显示,富士康股份目前控股股东为中坚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持有69%股份。中坚公司成立于2007年11月,为一家投资控股型公司,由鸿海精密间接全资持有,而鸿海精密创始人为台湾首富郭台铭。

    “代工之王”谋求转型

    招股说明书显示,富士康股份计划在上交所上市,拟募资约272亿元人民币,占其发行后总股本的10%。其272亿元的募资金额,是2018年以来IPO第一大单,在A股历史中也位居前列。其他有数百亿募资规模的则有中国石油、建设银行、中国平安等巨头。

    富士康股份表示,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亚马逊、苹果、思科、戴尔等企业,2017年对前五名客户的合计营收占当期营收的72.98%。不过公司或以商业机密为由,将主要客户顺序按字母排序,故未明确前五大客户的具体名单。

    然而稍加分析即可发现,苹果公司仍然是富士康最为依赖的客户之一。招股说明书显示,“通信网络设备”在2017年的销售收入为2145亿元,占当期主营收入的六成,而其毛利贡献率则在八成以上。同时,苹果产业链上的多家富士康子公司也被装入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均为手机构件生产。但是备受外界关注的苹果手机整机组装业务并未纳入。

    招股书还显示,公司拟将募集资金聚焦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高效运算数据中心、通信网络及云服务设备、5G 及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应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产能扩建等八个部分进行投资。这也意味着富士康正在谋求“代工之王”向互联网工业转型。然而一家巨无霸企业转型谈何容易?从人力密集型的代工工厂转向智能化超级工厂,这无疑将是富士康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文采编:CY322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