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手机对着脸一扫,就能买东西、住酒店、坐火车出行,这种极具未来感的生活方式,在今天也已经部分实现了。然而在对着脸“照”一下就能让钱包君飞走时,你有没有想过,其他人是否也能“照”走你的钱,或者用你的“脸”干坏事呢?
4月26日,第五届“4·29首都网络安全日”系列活动开幕,其中提到了这样一种潜在风险,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有安全专家发出警示称,黑灰产从业者可利用软件技术将个人照片合成3D视频等手段,对用户账号实施攻击完成作弊。
还有这种操作?把照片变成3D视频?
图样图森破!真的有这种操作。工作人员拿出了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段由用户照片合成的3D视频,不只能左右摇摇头,甚至还能完成眨眼、张口等复杂动作……逼真程度可以媲美用手机现场录制的视频。
可能有网友会问:那又怎样,跟我们平时生活有啥关系?当然有关系,而且可能会“摊上大事”,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风险”:
“人脸识别”这种技术进入我们的生活已经有段时间了,但实现“人脸识别”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的:早期通过手机前置摄像头识别面部特征的“二维识别”方式,后来苹果手机上玩的进阶了一点,利用三维建模的“Face ID”技术,还有通讯运营商等使用的“眨眨眼 摇摇头”活体检测技术。
第一种“二维识别”就不用说了,一张照片就可以骗过去,毕竟照片是静态的。。
第二种通过“三维建模”实现的识别,理论上存在双胞胎欺骗的可能,毕竟长得太像的两个人,肉眼都可能分辨不出来,何况让机器来分辨。。
第三种方法看似非常安全,毕竟都要“眨眨眼”了,怎么可能让一张照片“眨眼”欺骗过去?但现在同样也有了欺骗方法:这就是上文提到的“通过照片伪造3D视频”,通过能“眨眼 动嘴 摇头”的视频,最终欺骗认证系统。
一旦犯罪分子欺骗过认证系统,在生活高度网络化、互联化的今天,真的可能“摊上大麻烦”。酒店被他人入住、钱被别人拿去花、甚至身份信息被人冒用去贷款……这些都是可能发生的。
那有没有第四种更为安全的方法呢?双胞胎难道就与“人脸识别”的技术无缘了吗?阿里巴巴安全部图灵实验室提出了这样一种解决方案:“人脸识别技术”3.0版——“1:1人脸验证”技术能在毫秒级时间内,快速识破假人脸认证。
这个3.0版的“人脸识别”到底是什么?又先进在哪呢?@北京时间 记者现场咨询了阿里巴巴安全部图灵实验室技术专家远柠。
问:我们用了哪些技术来减小“照片欺骗”或“视频欺骗”的风险呢?
答:这是个比较综合的系统,它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分析)面部微表情动作,还有面部的光照情况,来发现这种(照片或视频)的攻击,分辨到底是个“真人”还是个“假人”。
微表情,甚至面部光照情况的变化都能识别到?人脸识别现在做的这么精细了吗?
没错,甚至比这还要精细。“利用照片、视频等冒充的图像,与活体人脸从外观到温度、皮肤纹理、微表情、微姿态等均有差异”,阿里安全图灵实验室负责人薛晖介绍,阿里实人认证产品能通过嘴形识别、脸运动匹配传感器、脸外观匹配照明、焦距恢复形状、人脸连续性检测、人脸视频脉搏检测等技术,在毫秒级时间内揪出假人脸,让作弊者无处遁形。
皮肤纹理、表情、姿态、照明,甚至人脸视频脉搏监测。听说过有通过视频脉搏监测心率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产品,没听说过用脉搏来认证“人脸识别”的……这样识别的话,即使是双胞胎,认证系统也再不是“脸盲”。
那除了“不会被骗”以外,这样的系统还有哪些优点呢?@北京时间 记者继续追问图灵实验室技术专家远柠。
问:您刚刚提到了机器学习,这是否意味着用户在反复使用这套认证系统之后,识别速度会有所提升?
答:是的。我们可以在毫秒之内发现(照片或视频)攻击的情况,然后对(使用者)是否是本人进行认证。现在这套系统已经用在了阿里系所有的产品上,另外酒店入住一般都需要身份证来进行身份核验,我们现在通过这套系统,即可验证(入住者)是否是本人。
说了这么多,总不能“只看广告,不看疗效”,3.0这套系统的改进,对于减少“照片欺骗”,减少“错误识别”,究竟起到了多大帮助呢?
问:这套系统目前拦截欺骗的成功率,能大概说下吗?
答:在淘宝上每天大概会有400万次恶意攻击记录,目前还没有失误的情况。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