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员不洗手切水果,手挤茶包,发黑的芒果榨汁,去年冷库的苹果泡茶,水果杯卖不完次日继续卖。
近日,北京电视台记者卧底某饮品店,发现“新鲜”饮品内幕,其真相令人震惊!
视频开头,这家饮品店的店员直接用手在挤茶包里的汁液,连她自己都直呼恶心,但仍将茶包里的汁液挤到杯子里备用!
之后,店员开始制作新鲜水果汁,期间一直未戴手套处理水果。
而蓝莓甚至都未清洗就直接扔进了榨汁机。
从视频里可以看到,表面上看,店里摆放了很多新鲜的水果,其中芒果看起来十分诱人。
但这仅仅是作为摆设,真正用来榨汁的是下面这些发黑的芒果!
店员将发黑的地方剔除,剩下的用来榨汁!
当记者质疑这些芒果还能吃吗?
店员回答:能吃,它没有坏的那种味道……
而店内主打新鲜、现切的水果杯,店员所用的苹果伤痕累累,显然不新鲜!一问才知道,这些苹果都是去年冷库里面存放的!
而对于很多饮品店来说,新鲜制作出来的水果杯或者是奶茶,必须及时食用,隔夜产品都会相应处理掉。
而这家饮品店的工作人员却告诉记者,因为怕早上来不及制作,所以他们会把前一天多出来的成品放到第二天来出售……
专家说,隔夜的水果容易滋生微生物,即便是放在冰箱里,依然有大量细菌产生。
网友热评
@儿科陈医生:出去玩,最好买新鲜的水果,洗净后削皮再吃,这样比较卫生。而水果汁由于制作原料、过程可能有问题,比如商家会用变质的水果、甘蔗等榨汁,不仅不卫生,可能还有毒,千万要注意。
@百草悠茗:水果不新鲜。。。这事儿新鲜吗?
@WX张抱璞:其实很多都是这样的,卖不完放冰箱接着卖。就想我以前打工,上个顾客没吃完,老板不让扔,洗洗给下一个人吃。我们也不想这样,想做新的老板说你浪费,老板不开心就不给钱,就很无奈。只能说尽量少去私人的店,要去就去大店。
@我今天失眠:以后知道对象叫你多喝热水, 只喝热水的原因了吗?那是对你们好!
@-城南旧梦:烂水果的确恶心,但这个季节的苹果都是去年的吧,春季哪有新苹果……
@步云无日:真的恶心!原来还以为这种店用水果香精,色素,粘稠剂自己勾兑的!
@田田田田歌:我妈妈一直和我说那种有黑色斑点的芒果更甜…… @银河有迹可循KR:还好我喝不起奶茶……
@自相轻:还好我喝的都是用粉末勾兑的果汁!
视点
一个产品通过成功的营销打开市场,这并不是坏事。问题在于,这种营销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徒手挤茶包、黑斑芒果榨汁、去年冷库苹果泡茶、“现切水果杯”隔夜再卖……如果不是卧底记者暗访到实锤,恐怕这家“网红”饮品店依旧包裹着光鲜、靓丽的外衣,迎合着很多年轻人对精致、健康、时尚的想象。暗访视频中,店员边徒手操作边直呼“恶心”,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恶心自己,成全别人”。有网友淡定:“水果不新鲜,这事儿新鲜吗?”
“网红”被曝光瞬间变成“网黑”,这还真不新鲜。前有某茶饮店砸重金雇人排队,后有某知名餐厅后厨卫生堪忧,也有某网红白酒被吐槽难喝到像指甲油……
“网红”餐饮的出现,对传统依靠质量、口碑逐渐积累人气的销售模式来说,意味着某种程度的颠覆。这种模式将营销大大提前,直接跨越靠质量积累人气的漫长历史,通过病毒式传播,迅速提升知名度。
一个产品通过成功的营销打开市场,这并不是坏事。问题在于,这种营销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此次被曝光的饮品店则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典型。该饮品店主打鲜榨果汁概念,连店名中也顶着“皇室”的光环——在色彩斑斓的各类果汁中,营造出一种精致、有品位的生活格调和清新、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支撑这种格调的,却是接近腐烂、没有清洗、陈年冷藏的烂果子。如同明星人设崩塌一样,这些场面的曝光,也让刻意营造出的“精致”格调瞬间荡然无存。
另外,该饮品店所采取的“加盟模式”,也是产生质量问题的一个诱因。加盟模式下,倘若缺乏强力的内部质量监管体系,很容易沦为“一个营销团队+上百家小作坊”的结构。拿到不菲加盟费的母公司,一定程度上已经完成了“销售任务”,自然缺乏对加盟店进行质量监管的持续动力。
我们不能指望记者去每一家网红店做卧底,去清查其中还有多少“败絮”。因此,相关监管部门还应主动出击。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食药监局正在探索对“网红餐饮店”进行针对性监管。主要思路是通过相关平台的大数据对“网红”餐饮店的差评情况进行甄别并开展专项检查;探索运用人工智能中的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餐厅监控拍摄到的“未洗手、未戴口罩、操作间有异物”等违规行为。
政府部门提高监管效率,餐饮店加强自律,那些网红餐饮店才能在名气面前不至于失掉“节操”。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