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家能够一次性了解各个城市的发展现状和潜力,吴晓波频道第一时间取得了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的相关数据,这份报告通过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对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排名,同时评选出15个实力仅次于北上广深的“新一线”城市。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内,吴晓波频道将分3期推出系列报告《2018全国338个城市大比拼——新一线榜单解读》,通过交通、商业、娱乐、餐饮、网购等多方面告诉大家:哪些城市能留住人才?哪些城市适合企业发展?哪些城市适合新中产生活?哪些城市更具商业潜力……关于城市你想了解的一切。
2018新一线城市出炉。大连退出榜单,无锡,强势回归,报告通过城市商业魅力指数的得分,为全国338个城市进行排名包括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和129个五线城市。
其中排在第5~19名的城市为新一线城市,
今年上榜的15个新一线城市有: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
在一线城市当中,不仅仅是经济实力超群,更是在政治、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城市,并且能够辐射周边、带动周边城市的中国乃至国际大都市。
如果用非学术范畴的经济概念去解释一线城市,那就是中国房价最高的城市。在最新的中国2018新一线城市发布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熟悉的排名也变成了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上海以188.55的分数高居第一,而北京、深圳、广州分别以186.62、119.97、119.67位居二三四名。
这四个中国一线城市毋庸置疑,不过相较去年,它们的顺序变成了上北深广。其中上海市在2018年全国27省市GDP排名中,也以7863.4亿元超过北京的6801.5亿元。
2018年,无锡,蛰伏一年重回新一线排行榜,大连则以44.48分跌出榜单,事实上,在17年的榜单中,大连就已略显颓势,相比16年,17年连退两名,在今年则又退四名离开新一线榜单。
如此一来,东北的两名新一线“大将”,沈阳和大连,又损失了一员,但尽管如此,大连是继新一线城市之后,最受海归欢迎的城市,可见海外学子依旧满怀赤诚,渴望振兴东北。
苏州看起来势不可挡,继去年过五关斩六将(进6名)后,今年再次前进2名,
位列新一线排行榜第五,超越其所在省省会城市南京,苏州快速增长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这当中发挥重大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报告中上海超越北京成为第一名。
过去一年,因北京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人口控制政策,文艺青年喜爱的胡同书店,经营了几十年的烟酒店,甚至是那些原本一起北漂的同伴,连同存在过的整个空间一起了无影踪,而数据恰恰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在排名的数据对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默默无闻”的潜力城市,比如首次跻身二线的保定,比如长三角城市群中,排名前进了33名的宣城,当然还有不少大步伐后退的城市,比如资阳、舟山,除此之外,通过对总榜单的梳理。
说完了总榜单,我们再从上文中提到的五个指标,来看看全国338个城市在,商业资源、城市枢纽,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和未来潜力方面,呈现的不同特性。
商业资源集聚度,成都最受大品牌喜爱,温州小商业发达,与这个指标相关的是,大品牌聚集度、商圈实力,以及餐饮小店等基础商业数据,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商业繁华程度。杭州的传统市中心武林广场,与湖滨商圈连接成片,再加上新兴的钱江新城,形成了实力最强的核心商业片区,让杭州的核心商圈实力居新一线城市首位。
成都是大品牌在西南地区的首选城市,它已连续第三年在消费品牌门店总数中,
超过广州及其他新一线城市,当然重庆也不甘落后,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连结点,它过去一年新增了158家品牌门店,是新一线城市中增长势头最好的城市。
二线城市中,泉州(榜单排32名),是除了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外,大型商业综合体数量排在前十的城市,有11家,与苏州宁波不相上下。
小商业发达的多为南方城市,北方城市中,仅有西安、青岛的,小商业门店数量挤进前十。温州是唯一能够和新一线城市,在小商业上拼一拼的二线城市,它有2.05万家服装店,超过了杭州、武汉等城市。
城市枢纽性,昆明民航数超广深,郑州高铁数又新增,这个指标衡量的是一座城市的辐射能力,这种辐射可以通过高铁、航线等交通方式,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物流,西部城市往往民航优势突出,甚至超过一些一线城市。例如昆明,直达国内城市航班114条,超过广州、深圳、天津、杭州。
郑州去年凭借纵横交错的高铁,挤进新一线榜单后,
今年高铁直达城市数达138个,仅次于南京的140个,它正在快速成长为中原地区,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
再说说物流,过去一年,寄出包裹数最多的地方集中在浙江省,包括金华、杭州、温州、台州等地,这一数据也侧面反映出了,浙江电商的发达与繁荣,那么收到包裹最多的是哪里,答案显然是:江浙沪,包邮,就是这样被偏爱着,而更多的数据。
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三四线更爱阅读,东北人最喜欢点外卖,这两个指标,和城市里的每个人有关,我们每点一次外卖,每一次阅读,每一次出游,每一次网购,都会转化为数据,被计算到城市的“总得分”中,在电子设备活跃度上,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活跃度更高,尤其是银川和贵阳,这些地方娱乐方式相对单一,天一黑,人们的娱乐方式多为玩手机。
数据似乎难以捕捉到东北人在干什么,他们的夜间出行指数不及西北,夜间电影的场次也最低,除了还挺喜欢叫外卖。在阅读方面,福建和浙江的人们,则更能在kindle上看完一本书,尤其是龙岩、鹰潭等三四线城市,宜春、常德、宣城等小城的人们,则更喜欢买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数据结论,比如深圳的书店仅有362家,不及成都的三分之一,克拉玛依是除了新一线城市外,海淘频率最高的城市,排在天津之后。
未来可塑性,杭州最适合创业,西安环境不太理想,这个指标衡量的是,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包含人才吸引力、创业创新,环境友好等细分指标。在新一线城市中,南京的大学生源质量最高,但毕业生留存率却是最低的,只有一半左右的当地高校毕业生,愿意留在南京工作,除一线城市外,在杭州创业的公司最受投资者的欢。
数据显示,杭州有279家创业平台,融资额172.38亿元,超过南京的115.6亿元和成都的81.83亿元,而在环境友好这一细分指标中新一线城市的得分均为负数。环境相对最友好的是,空气较好的南方城市东莞,最差的则是西安。
不管是哪些指标,通过数据,你会发现,我们的一举一动影响城市的发展,而我们熟悉的城市,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