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网购平台发布了一份数据报告,报告中显示,我国男性对于眉笔、BB霜等化妆品的需求暴增。对此,很多人认为,现在的中国男人越来越娘了,男子汉的阳刚之气正在流失。
1从数据上来看,中国人确实越来越在意自己的外貌了,但跟许多发达国家比,还不够。 2重视外貌等于“娘”,“娘”等于性格柔弱没担当,这是逻辑上的二连错。身心健康的男人,在外貌和气质方面,无论是追求“精致”还是追求“娘”,都只是一种正常的选择而已。 3中国男人一直就有“外表太丑,配不上中国女人”的风评,现在好不容易有所改善了,如果再用“越来越娘越来越柔弱”这种莫名其妙的指责来打击男人们的爱美之心,很可能会让一些人再丑回去。
中国男人越来越爱美了。如今,很多男士也开始注重肌肤的保养,不同时节里也记得给自己选择几款合适的护肤品。
近几年男士护肤品行业一直保持着 20%左右的快速发展,近乎所有男士护肤品品牌都在享受行业快速扩张带来的快乐。
男性消费者在选购时,最为关注的两个指标分别为产品、口碑。随着男士对护肤品了解的深入,关注“品牌”的比例逐年降低,而更关注“产品”和“使用方法 ”。男士香水、洁面乳、面霜、爽肤水、润唇膏等护肤品,无论从种类还是从品牌上,都较以往有很大的变化,品种单一、品牌缺乏的局面正在悄悄地改变。
在产品领域,男性最为关注的三大功能为:集中在祛痘、防晒、控油,关注度分别为 18.5%、17.9%,12.2%这也意味着男士群体在化妆品消费领域仍然处于入门阶段。品牌选择上,巴黎欧莱雅、妮维雅和倩碧依然是男士选择化妆品最关注的三个品牌,关注度分别为 24%、14.4%、8.7%。
男性消费者在选购时,最为关注的两个指标分别为产品、口碑。随着男士对护肤品了解的深入,关注“品牌”的比例逐年降低,而更关注“产品”和“使用方法 ”。
男士香水、洁面乳、面霜、爽肤水、润唇膏等护肤品,无论从种类还是从品牌上,都较以往有很大的变化,品种单一、品牌缺乏的局面正在悄悄地改变。
根据最新发布的《18-35岁男士潮流消费报告》,男士对于彩妆需求越来越高,BB霜销量同比暴涨160%;有90万男生会使用眉笔来整理自己的面容;在今年,给自己买防晒霜的男生数量比以往翻了8倍。
不止这组数据,近些年的很多调查都表明,很多男人不再对自己的外貌采取“迷之自信”或“破罐破摔”的态度,开始正视自己的颜值,并希望设法提高它——
近年来,男士护肤品每年都保持着2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19年,中国男性化妆品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也将达到13.5%,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也高于我国女性的化妆品消费增速——数据显示,在我国,男性与女性用在护肤美颜上面金额差异正在缩小。
不过,虽然我国男性在改进颜值这方面进步比较快,但我们的起点比较低,所以,目前我们距离许多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我国整个护肤品市场中,男性护肤的市场份额占比不到10%,而欧美国家男士化妆品的市场份额则可以占到化妆品市场的 30% 以上。在我国一线城市,每名男子平均每天使用2.5种基础护肤品,除此之外,一般就没什么热情再继续捯饬了。而在韩国,一个男性每天平均使用4.5种化妆品。此外,日本男人中使用粉底或 BB 霜的比例也要远远大于中国。
化妆=娘?娘=柔弱?错错错!
然而,虽然我国男性对于外形的捯饬力度在国际上属于比较弱的,但有人还是觉得,像粉底、BB霜这种东西,是应该跟男人绝缘的,他们会忍不住在心里嘀咕:“男人真的有必要涂脂抹粉的吗?这会不会让中国男人越来越娘?”
这样的想法并非少数,近年来,有关“中国男人的气质越来越娘”的讨论时常出现,作家蒋方舟就曾说,她感觉中国男性越来越女性化了。而很多学者也在呼吁,希望加强对于男性的“阳刚教育”。
然而,这种想法是存在问题的。谁告诉你化妆就一定会更娘的?化一个阳刚的妆,不行吗?
军人不能说是一个很“娘”的职业吧,但韩国70%的男兵都使用化妆品
军人不能说是一个很“娘”的职业吧,但韩国70%的男兵都使用化妆品
而且,如果男人就是喜欢走中性路线,或者喜欢拥有女性气质,就是“越来越娘”了。只要他没有异装癖等心理疾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阻止他呢?凭什么女汉子的穿着在很多时候都可以被称赞为好看,“男妹子”就一定要被禁止呢?
张国荣曾在演唱会现场穿女装,此外,一些著名的男性服装设计师也会穿中性衣服或女装
张国荣曾在演唱会现场穿女装,此外,一些著名的男性服装设计师也会穿中性衣服或女装
有反驳的声音会说,男性气质女性化,会导致男人变得柔弱,没有担当。这种想法是典型的潜意识里的“男尊女卑”思想在作怪。穿裙子就会柔弱,穿裤子就有担当?对于这种思想错误,很多作者已经反复批判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流量小生使得“精致男人”、“中性男人”被进一步污名化
除了“重男轻女”的思想之外,大量“流量小生”类型的偶像出现,也扰乱了“男人娘,不一定柔弱没担当”的正确逻辑,让一些人很难对“男人精致化妆”,“男人走中性路线”等行为报以宽容的态度。
在我国,流量小生基本上是第一批明确“男人女相”路线的人,他们也承担了最猛烈的口水炮火。前两天微博上的一段视频被疯转,视频内容是一群比较娘的男艺人称赞一个特别娘的男艺人“好美”,这段视频被很多网友说“恶心”。
按照正常逻辑,如果这些明星被骂“娘炮、没担当、柔弱”,他们完全可以回击说:“你不喜欢我的风格可以不看,我是走中性风格,但是这不说明我没担当,柔弱”。
然而,他们没有这样回击,他们不能。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讲,他们就是一群长相中性,没担当、能力又很弱的人。
不过这其实不怪他们,这跟当代娱乐产业的运作模式有关。跟周杰伦时代,或者是晚一些的李宇春时代不同,现在的观众群之间审美差异太大,明星只能在分众化的背景下争取用户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明星往往只能讨好一部分人,而对其他用户的感受完全不管不顾。而当这样的明星获得高度关注,被所有人看到的时候,不是他粉丝的普通观众就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对自己口味的明星。
而对于流量小生来说,他们的核心受众一般是24岁以下,来自相对富裕的地区的中国女性用户。
根据相关知识,可以大概推断,这部分粉丝里,有极大一部分人的特点是——喜欢中性长相的男生,而且由于年龄和阅历有限,她们对于艺术领域的专业知识普遍理解有限,所以比较好糊弄。
昆士兰大学心理学研究者Barnaby J Dixson等人通过对中国西北大学的631名实验对象的访问发现,中国女性更喜欢恨性化面孔的男性,认为“倾略性”更低。
一项针对4800名十十来岁年轻的研究给出了一个新的可能性:医疗条件的进眇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升。在人们总体健康状况较好,医疗水平较高的地区,女性更加偏好阴柔型男性,而在总体卫生医疗水平较差的区域,女性则显示出更多对硬汉的偏爱。
很多中国流量小生的主流粉丝群都是女性,且来自经济条件较好,医疗水平自然也相对较高的地区
所以,如果要讨这部分人的欢心,就必须要找一个走中性路线,面容姣好的人,至于他业务能力强不强,其实不重要。
然而,如果让其他人群看到,他们可能就会发现这些流量小生在业务水平上的短板。而且,一般情况下,这种流量小生如果捅了娄子,经纪公司的处理方式往往是把锅甩给别人。而如果在逻辑上稍有不慎,很多人可能就会强加因果关系,在自己心里形成了“因为这个男的长的精致、中性,所以他能力弱,没担当”的逻辑链条。
当然,这个逻辑链条是错误的,走中性路线但是能力强有担当的人有得是。比如韩国国家足球队守门员赵贤佑,他在世界杯上以一己之力坚守球门,帮助韩国队战胜了劲旅德国,可以说相当阳刚了。但这个人私底下活的很“娘”,每天坚持敷面膜,保持皮肤水嫩。
音乐人大卫.鲍伊、权志龙,也都是走中性路线的,但因为业务能力等方面太强,谁也不会说他们“柔弱、没担当”
音乐人大卫.鲍伊、权志龙,也都是走中性路线的,但因为业务能力等方面太强,谁也不会说他们“柔弱、没担当”
但很遗憾,我国的一些流量小生已经让这个逻辑链条在很多人心里被一遍遍强化,也加深了整个社会对于“中性男”、“男妹子”的恶意。
请让中国男人开始好看!
长久以来,中国男人就有“外形太挫,配不上中国女人”的不良风评。知名杂文家鄢烈山就曾发出感慨:中国的女的,不论是衣着普通的打工妹,还是服饰时髦的白领丽人,个个都是有型有款,至少是穿着得体、容颜顺眼、双眸有光。男的呢?打工仔是面皮灰黄,头发干枯,衣履寒伧,眼神迷茫;“白领男人”则歪身佝背、蟹行狐步,睡眼惺忪,萎靡不振。中国男人中膀阔腰圆、雄姿英发的极其罕见。
中国男人外形普遍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上学期间缺乏美学教育、被权力-金钱的单一价值观绑架等,但无论如何,我们通过渐渐上涨的男性护肤品和化妆品销售额,可以得知,中国男性终于开始重视自己的外表,希望通过外表来表达自己的审美了。
有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通过整容提高自己的外形条件
如果这时候再用“打扮自己就是娘炮,娘炮就是不好”这种粗暴且错误的观点来打击男性,很可能会让大家好不容易才开始蠢动的爱美之心又消沉下去,这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的。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