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8月27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新一轮医改以来,我们坚持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广大医改工作者和医务人员充分发扬改革创新、敬业奉献精神,为推进医改和维护人民健康作出重要贡献。谨致以诚挚问候!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深化医改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敢触动利益,敢啃“硬骨头”,持续加大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力度,努力在降低虚高药价、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基本医保和分级诊疗制度、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更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她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改方向明确,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全面深化医改必须把更多精力聚焦到抓落实、见实效上来,集中力量打攻坚战。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要求,坚定医改的理念、原则和路径,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投入保障可持续、健康事业得发展。
孙春兰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统领,加强健康促进,坚持“三医”联动,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抗癌药降价、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以及强化监管等工作,挤压药价水分,确保质量安全。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财政投入、薪酬制度等改革,加强医院管理和绩效考核,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区域医疗中心、专科联盟建设,完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等基层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和社会办医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医药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医药行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十二五”期间,虽然受控费政策影响,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增速逐步放缓,但老龄化、城镇化等带来的市场刚需仍将驱动行业稳步增长,多方位的政策也会裨益行业健康发展。根据规划,在“十三五”期间,政府将着重增强医药行业规模效益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国际化步伐。预计中国医药行业将继续吸引国内外投资。
十三五期间医药行业将保持中高速增长 ,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老龄化及城镇化加速、医保体系进一步健全等因素都将提升中国医药消费需求,推动市场较快增长。
医药行业进出口情况分析: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1166.76亿美元,同比增长12.64%。其中,出口607.99亿美元,扭转了2016年下降的局面,增长9.44%,增幅达到近五年最高值;进口558.77亿美元,增长16.34%;对外贸易顺差49.22亿美元,下降34.60%。
综观2017全年,一方面,我国医药贸易遭遇贸易摩擦数量明显上升、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部分新兴经济体支付能力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医药贸易国际市场需求企稳回升、我国医药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形成,医药贸易发展形势总体向好。
[出口]“升”为主调
整体来看,2017年国际市场需求上升,我国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医药出口量减价增,出口额稳步提升。
中药类回暖:重点市场表现分化
2017年,中药类出口金额36.40亿美元,同比增长2.07%。重点市场出现较大分化,东盟、美国、欧盟市场保持增长,增幅分别为17.19%、8.94%、5.34%,对日本出口小幅增长0.81%;而对中国香港、韩国出口分别下降12.54%、9.8%,是拉低中药出口增幅的主要原因。
从中药出口分类看:植物提取物市场活跃,出口额20.10亿美元,同比增长4.33%;中成药出口2.50亿美元,同比增长11.03%;中 药材及饮片出口持续负增长,同比下降2.23%,传统东南亚市场持续低迷是造成中药材及饮片负增长的主要原因。
西药类大幅回升:实现两位数增长
2017年,我国西药类产品出口354.56亿美元,增长12.62%。
其中,原料药出口291.17亿美元,同比增长13.71%。对美国、欧盟、印度等主要市场分别增长23.84%、9.79%、13.52%。原料药企业环保成本不断上升,促使供给侧收缩、落后产能逐步退出,优质企业的竞争格局迎来持续好转,国际市场份额及议价能力正在逐步提升,出口企业集中度提高和出口价格上升是两个主要特征。2017年,25种大宗原料药出口平均价格上涨10.45%,是拉动原料药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制剂出口34.56亿美元,同比增长8.32%。具体呈两个特点:一是国际市场增长点正在发生变化。对欧盟、北美规范市场强劲增长,其中对欧盟出口6.7亿美元,大幅增长53.51%,对非洲出口增长11.2%;而亚洲市场表现平平,出口下降7.83%。二是研发创新型药企出口逐步成为拉动制剂出口主要力量。华海药业、恒瑞医药、桂林南药等制剂企业在出口额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获得美国简明新药申请(ANDA)数量继续增长,为后续增长打开了空间。
生化药出口28.83亿美元,同比增长7.36%。主要因素是生化药出口最大品种肝素钠出口价格大幅上涨24.11%,出口额达到7.88亿美元,增长29.33%。此外,国内血制品供应加大,拉动出口激增508.3%。
医械类平稳增长:未来看中高端突破
2017年, 医疗器械类出口金额217.03亿美元,同比增长5.84%。医用敷料、一次性耗材、诊断与治疗设备、保健康复设备、牙科设备均实现稳步增长,分别增长2.97%、9.53%、4.11%、6.29%、17.00%。美国、欧盟、日本、印度、拉美等市场份额扩大,对巴西器械出口大幅增长32.72%,而对东盟、非洲市场增长缓慢。
进一步对出口数据分析可知,当前我国中低端器械产品在国际市场饱和度较高,器械出口进入缓慢增长期,主要市场增长有限,市场亮点仅体现在印度、巴西等人口大国。未来增长取决于中高端器械产品向主流市场的突破。
[进口] 保持两位数增幅
2017年,国内需求依旧保持较高水平,进口保持较快增长。我国医药类产品全年进口额558.77亿美元,同比增长16.34%。
其中,位居我国进口医药产品之首的西成药进口额171.57亿美元,增幅21.66%; 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进口146.31亿美元,同比增长9.60%。
随着优先审评制度在国内正式落地,进口药物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约有20家左右外企创新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其中约35%为肿瘤药物。
当前,我国医药 企业在国际注册认证、研发、国际市场营销、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组合等方面的能力继续提高,医药出口的产品格局和市场格局都在发生深层次变化,医药国际贸易环境总体向好。
有利因素是:美国、欧盟、印度等主要市场需求复苏并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制剂、诊疗设备等产品对欧美市场出口明显加快;大宗原料药、医疗器械类产品在全球医药市场中的刚性需求没有改变,出口量和价格正逐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而回升。
但是,南美、非洲等市场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医药贸易摩擦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十三五”原料药产业规划的实施,我国 医药产业将向更有秩序、更高科技含量、环保、资源节约、提高附加值、向下游延伸的方向发展,将更有利于出口结构的持续优化升级。预计2018年医药外贸稳步发展的基本面将继续保持。
医药行业价格情况分析:
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情况
近期,受到上游原料涨价影响,医药行业PPI涨幅略有所扩大,整体生产情况较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3月份,医药行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较上年同月上涨2.6%;2018年1-3月平均,医药行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6%。
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情况
2018年1-3月,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维持平稳上升趋势,继续保持温和增长。分产品来看,在新一轮的医改中,各地纷纷围绕提高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占比展开行动,医疗保健服务价格指数有明显提升;受原料药价格上涨影响,西药价格指数反超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幅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3月份,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5.7%,环比上升0.2%;2018年1-3月平均,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6.0%。其中,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5.0%,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7.1%,西药价格上涨5.3%。
3、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价格指数情况
2018年1-3月,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价格总体仍较为平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3月份,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4.3%,环比上涨0.5%;2018年1-3月平均,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4.4%。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