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格力空调欲“造”芯片,国内芯片行业崛起之路【图】

    格力空调10 亿资本,注册芯片公司

    2018年8月,格力系公司多了个“孩子”——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10 个亿,公司经营范围为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等,董明珠正是法人,其他高管也都是格力老兵。

    董明珠在放出造芯豪言后,一度被很多人,解读为蹭热度。

    甚至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会觉得,芯片不应该是华为中兴的事儿么,跟你一个卖空调的有啥关系?

    事实上,格力空调的芯片采购额,一年就接近 50 亿元,这些芯片大部分依靠进口。这些芯片,包括外机芯片、内机芯片、压缩机芯片等。

    而格力电器,已经开始做 IGBT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封装,对于空调内机的主芯片,也能进行设计。

    不能设计的部分,就采取委外加工的形式。目前,格力的芯片,主要以设计为主,满足自用为目的。

    而这次中兴事件,也让董明珠意识到,不能再依靠别人了。她在自己的“董明珠自媒体”上说,“这次中美贸易战后,格力电器提出,未来几年我们要投重金搞芯片研发,不能让别人卡脖子,不能受制于人。很多企业一走出国门就引发诉讼,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很多核心技术是偷的。”

    其实,格力涉足芯片已有三年,早在 2016 年报中,格力就曾首次披露,要“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

    2017 年,更是成立了微电子部门,开始研发芯片。而微电子部门,隶属于格力通信技术研究院,由董明珠直接领导。

    到了2018年 6 月,格力发布了最新产业规划图,分为空调、高端装备、生活品类和通信设备公司四块,而通讯设备公司,下设了物联网、手机、芯片和大数据四个业务。

    格力的芯片布局:

    1. 格力主做工控芯片

    格力的芯片计划,涉及的重要部分,还包括 ADC(模数转换器)、ADC 控制芯片应用于 5G、短距离互联通讯、新能源的电源控制、电动车的马达控制、机器人最关键的伺服控制、变频器控制等多个领域,是工业领域的关键技术。

    2. 董明珠所指芯片,和中兴华为的有区别

    因此,董明珠所说的芯片,主要指工控芯片,与中兴、华为等通信行业所需芯片,是有区别的,是属于空调核心技术掌握的动作之一。

    国产芯片行业现状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 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总体规模达到 5411.3 亿元,同比增长 24.8%。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业同比增长 26.1%,规模达到 2073.5 亿元;集成电路制造业同比增长 28.5%,规模达到 1448.1 亿元;集成电路封测业同比增长 20.8%,规模达到 1889.7 亿元。

    从“2017年国内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来看,排名第一的依然是海思半导体,2017 年的销售额高达 361 亿元;清华紫光展锐紧随其后,以 110 亿元的销售额位居第二;之后依次是中兴微电子(76亿元)、华大半导体(52.1亿元)、智芯微电子(44.9亿元)、汇顶科技(38.7亿元)、士兰微电子(31.8亿元)、敦泰科技(28亿元)、格科微电子(25.2亿元)、中星微电子(20.5亿元)。在前十名中,只有排名第十的北京中星微电子是新入榜企业。

    在“2017年国内十大集成电路制造企业”排名中,三星(中国)半导体的表现最为亮眼,2017 年的销售额高达 274.4 亿元,排名第一;而中芯国际 2017 年的销售额也高达 201.5 亿元,排名第二;而其余上榜企业中,只有排名第三和第四的 SK 海力士、英特尔半导体(大连)销售额超过了 100 亿元,分别为 130.6 亿元和 121.5 亿元。之后依次为华润微电子(70.6亿元)、台积电(中国)(48.5亿元)、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27亿元)、武汉新芯(22.2亿元)、和舰科技(21.1亿元)。其中,只有排名第九的武汉新芯是新入榜企业。

    最后,从“2017年国内十大集成电路封测企业”的榜单中可以看到,排名第一的是江苏新潮科技,2017 年的销售额高达 242.6 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南通华达微电子,2017 年的销售额也达到了 198.8 亿元。其余上榜企业依次是天水华天电子(90亿元)、威讯联合半导体(78.9亿元)、恩智浦(64.5亿元)、英特尔产品(成都)(40亿元)、安靠(39.5亿元)、海太半导体(35亿元)、上海凯虹科技(30亿元)、晟碟半导体(29.4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与 2016 年的十大封测企业相比,2017 年并无变化。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与基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撑,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下,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7 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额为5411.30亿元。

    芯片产业一直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当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的推广,我国对于芯片的需求量日渐增加,芯片市场规模依旧庞大。但由于核心技术不强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限制,这些年我国芯片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依然改观不大。据了解,虽然在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等方面,目前国内芯片企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许多困境,专利技术、资金等的确实仍制约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芯片解密利用反向研究技术,可以协助国内芯片企业加快攻破技术壁垒,早日冲破发展困境。

    首先,高端芯片进口率大,导致我国国产手机厂商的利润率已准备国外芯片厂商牵制。如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高通,其专利许可费被业界称为“高通税”,是按照整机售价的 5%来计费,而不是按照其提供的芯片来计,也就是说对和高通毫无关系的显示器、电池、软件等部分甚至手机营销费用和利润,高通也要收费。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国产手机利润低薄,据了解,扣除高通5%的专利费后,2013年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商的利润不到0.5%。面对这种困境,专业芯片解密公司负责人认为,只有实现高端芯片国产化,才能提高国内厂商的利润率,把握市场主动权。

    其次,专利技术问题仍是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正如高通在手机芯片和无线通信设备方面处于支配地位一样,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竞争格局,正逐渐由寡头垄断转变为寡头联盟,联盟之外的企业很难进入,而专利共享、技术共享也造就了各种小圈子,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仅靠一己之力进行自主研发来占有一席之地越来越困难。因此,充分发挥单片机解密技术的作用,积极引进国外高端芯片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二次开发和“微创新”进行本土化改进,也是本土芯片产业提升技术实力的一条捷径。

    最后,国内高端芯片产业的发展不能缺少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高端芯片的缺失让中国的通信、军事机密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在国内芯片产业发展落后的背景下,国家从2014年开始就加大了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力度。先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推出,接着,2014年9月份,120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正式成立,这让中国的芯片设计、研发、制造产业获得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有了国家对自主研发的资金支持以及单片机解密的技术支持,为国内芯片研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动力,但从长远来看,中国芯片发展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芯片解密公司同样任重道远。

本文采编:CY231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