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增长的本源来看,推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无非是人口、制度变革和技术革命,其中人口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长期因素,而人口问题主要是两方面,即人口结构和人口质量。
建国后我国经历了三波人口高峰:1950-1953、1962-1973、1985-1990年,其中第二波出生高峰最大,十年时间中国新出生人口大概在2.8亿以上,第三波如果从81年算起,10年出生了2.2亿人口。1990年后出生率出现断崖式下降,到1995年综合生育率降到1.87%的低点,人口增长率降到1%以下。中国人口数量从1949年的5.4亿快速增长到2015年的13.7 亿,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2030年将达到14.15亿的峰值,随后开始下降。中国经济过去20年的高速发展实际上是人口红利,尤其是1962-1973和1985-1989这两波人口红利的叠加推动的。
从GDP增速走势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速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11.4%下降至2017年的6.9%,下降幅度高达39.47%。老龄化趋势的愈发明显,导致我国借助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渠道消失。
人口结构的失衡,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受到严重阻碍,对于社会稳定发展也造成了较深的影响,未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相关政策。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中有关婚姻家庭编部分,与现行婚姻法、收养法相比,主要修改内容之一包括,“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草案的修改若顺利进行,我国最快在2020年3月全面放开计划生育。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全国人口出生率为12.43‰,2016年为12.95‰;201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2016年为5.86‰。同时老龄化程度继续加大,60岁以上及65岁以上人口比重均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此外,2017年全国31个省份中,还有6个常住人口为负增长。
从2013年开始的“双独二胎”,“单独二胎”,再到2016年的“全面二孩”,我国的生育政策不断松绑。虽然“全面二孩”政策已实施两年多,但中国人口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仍然未见起色,老龄化程度继续加大。
很明显可以看到,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呈现连续上升的趋势,从2011年的13.7%上升至2017年的17.3%,而我国15-59岁主力劳动力人口占比却从2011年的69.8%下降至64.9%。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尤为明显。中国200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将持续深化老年人占比。规模方面,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8亿。
截至2017年我国16-59周岁的人口9.02亿人,占比64.9%,截止2016年,中国当前人口最多的年龄段为25-29岁,数量为1.27亿,占比9.21%,其次为45-49岁,数量为1.25,占比9.03%,分别对应的是两波出生人口高峰。中国当前人口年龄的中位数37岁,2020年会达到38.7岁,2050年会达到50岁。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16-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6年达到峰值,如果范围再缩窄一点,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其实在2012年已经见顶。传统意义的人口红利其实在逐渐消失,劳动年龄人群结构呈年长化趋势,年长劳动年龄人口(30-60岁)峰值在2025年出现。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