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政策和需求双重刺激,2017年以来,各大动力锂电池生产企业开始争相融资、不断加大新厂房和新产线的投资力度,扩充产能抢占市场。各家电池企业由此很快便陷入了“囚徒困境”,进入产能竞赛的状态,总体产能严重过剩。
宁德时代2017年底时产能已超过17Gwh,之后仅IPO募投项目部分,就将再新增产能24Gwh。2018年底,公司总产能会达到38Gwh,到2020年底,根据宁德时代已有的产能规划,总产能将达到80Gwh,即使保守预计,总产能也会在50Gwh以上。
比亚迪则曾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截至2017年底,电池产能是16Gwh,预计2018年还将在青海扩充10Gwh的三元电池产能,到2018年年底总产能将达26Gwh,2020年,产能预计将达40Gwh。
另一家上市公司国轩高科表示,预计2018年动力电池产量可达到8-9Gwh,而整体产能可达到13-14Gwh,到2020年底,产能预计在20Gwh左右。
据统计,以上三家龙头公司外加亿纬锂能、比克动力、天津力神、彭辉能源、北京孚能、猛狮科技等在内的其他大中型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到2020年的产能合计将接近300Gwh。若以一辆新能源汽车平均带电50度(50Kwh)来估算,仅这些产能就可以满足近600万辆新能源车的电池需求。
而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相关“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国内2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目标,产能是需求量的3倍之多,过剩严重。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1-6月,我国电池制造业主要产品中,锂离子电池累计完成产量579742.1万自然只,累计同比增长10.7%。
在效益方面,1-6月,全国规模以上电池制造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2995.0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润总额111.1亿元,同比减少17.9%。
由于激烈的行业竞争和洗牌,可以看到,2018年上半年行业格局呈现出非常显著的两级分化特点。
2018年上半年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市场份额
排行 | 电池企业企业 | 市场份额:% |
1 | 宁德时代 | 41.6 |
2 | 比亚迪 | 21.4 |
3 | 国轩高科 | 5.9 |
4 | 孚能 | 4.6 |
5 | 亿纬锂能 | 3.5 |
6 | 比克动力 | 2.6 |
7 | 万向 | 2.4 |
8 | 天津力神 | 1.7 |
9 | 北京国能 | 1.6 |
10 | 江苏智航 | 1.2 |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大多数中小企业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高端需求,订单骤减、产能利用率不足、市场被挤压严重,面临岌岌可危的生存问题,已有企业开始掉队。其中,2017年排名第三的沃特玛由于资金链断裂已经出局,其他稍小一些的企业,如天津力神、北京国能、江苏智航等,原本已不高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压缩,而未上榜的规模更小的电池企业生存处境则更可想而知了。
动力锂电池市场内性能相近的产品,售价基本相差不多,并且整体动力电池的价格年均下降约30%,不断下降的售价对各公司来说都是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业内的比拼集中在了成本和性能上,未来电池企业提质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