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是一个奋斗的时代,那么张德兆毫无疑问是时代的书写者之一。张德兆是一家无人驾驶企业的CEO。他出生于广东梅州的一个普通家庭,通过34年的奋斗,如今已经身家数亿。清晨8点前,张德兆就已到达办公室开始处理一天的事务。每天他的工作时常都超过12小时。“坚定”、“努力”、“向前奔跑”,已经成了他的生活轨迹。天道酬勤,他的企业已拿到京东和百度的投资。他的无人配送车和保洁车已在清华大学、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落地运营。今年,公司的无人车还登上了央视春晚。他办公室墙上一副浓墨重彩的草书,以四个字概括了他34年的生活——“砥砺前行”。
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奋斗改变生活。张德兆的经历就是这句话的佐证。张德兆来自于梅州的一个普通人家,“我有两个姐姐。由于超生被抄家,我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是空无一物,连一张像样的床都没有了。”张德兆认为,高考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采访中,“清华”也是张德兆提及最多的词之一。“我们创始团队的5个人都来自于清华大学。”在谈到企业精神时,张德兆给出了一个与清华大学校训极为相似的答案:“崇尚奋斗,厚积薄发”。
张德兆曾经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创业经历。“我们没有背景,我们的背景就是这个时代。”迎着创业大潮,张德兆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办公地点一下从五环边搬到了六环边。三年过去了,企业已经发展成具有200名员工的创业公司。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改善企业内部架构、处理和投资人的关系、接待参观考察……现在张德兆的工作重心,已经从技术逐渐转向管理:“上一家公司经历了很多的迷茫,交过了学费,这一家公司就好很多。”
现在的他对资本抱着“痛并爱着”的态度,对资本的思考维度更加多元化。“在第一梯队里,我们的估值是最低的。”张德兆回忆说,“其实从A轮开始,就有很多基金愿意出更高的价格投我们。但是,我更看重投资者的除了资本以外的其他资源,比如市场。”谈到企业的未来,张德兆老道地表示,“年纪越大就越顺势而为。会理性的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益最大化。” 但是他也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野心,“99%创业者都希望IPO,就像爬山者都希望登顶。这也是我不愿意在现在就拿到过高估值的原因——不希望企业在上市之后估值倒挂。”
技术,是这家公司最深刻的基因和烙印。“无人驾驶领域的比赛是一场马拉松,现在大家也只跑了三四公里而已。在各家技术都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很难判断谁会是最后的赢家。但目前,我们肯定是第一梯队。” 包括张德兆本人在内,这家公司的核心创始团队均是清华大学汽车系博士毕业。创业路上,张德兆始终靠技术推开一扇扇紧闭的大门。“创业最初的半年,我们的状态可以用闭门造车来形容——没有人知道我们。直到一家车场找了某上市公司做车,我们以备胎的状态这家车场开发无人驾驶技术。在展示现场,上市公司的车几乎2小时一趴窝,我们的车在10天内零故障零失误。——2016年初,我们终于为业内所知。”
无人驾驶企业的特殊性在于:技术不到100%安全,是无法上路运营的。这使得企业在漫长的研发期内,只能靠融资输血生存。为了提高企业的造血能力,张德兆的企业从创始之初就紧贴市场,承接车厂的无人驾驶技术开发,承接会展车辆的技术外包。“我们在创始的时候拿到了500万种子投资,一年之后这五百万只花了三分之一。实际上,前年企业是轻微盈利的。”
根据预计,2035年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新车销售主流,自动驾驶将对人类出行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