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嚣张!有的是钱就可以撞人?我国道路运输安全事故依然高发,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在何方?【图】

    9月1日晚,贵州凯里市一辆宝马车在行驶时,突然冲上人行横道,撞伤4位老人。

    围观群众称,当时共有5位老人,4人被撞伤。宝马车驾驶员下车说“我有的是钱,我赔得起”,引发围观群众愤怒。现场交警对肇事司机进行了酒精测试,测试结果为醉驾。

    凯里市公安局已依法对司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目前4名伤者并无生命危险,正在接受治疗。

    还有重庆大渡口交巡警支队公布了一段堪称“火爆”的监控视频:一辆小轿车推着一辆摩托车在夜间的城区道路上狂奔,而两车都在剧烈燃烧!

    目击市民告诉民警,小轿车一路上带火狂奔,在开出大约500米后,一名男子打开车门冲出驾驶室消失在茫茫夜色里。

    事发后第二天,小轿车司机李某来到交巡警支队投案自首。李某交待,当时自己撞倒摩托车后,看到摩托车司机滚落到了路边。眼见摩托车司机爬起来追自己,因为害怕被打,于是猛踩油门想逃离现场,没想到车头下面还卡着摩托车,结果把自己的轿车也引燃了。

    12月19日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今日发布的《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报告(2017)》(简称“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124万人死于道路交通。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高居世界第二位, 2016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造成6309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2.1亿元。遏制道路交通事故高发、降低交通事故伤害仍然任重道远。

    去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864.3万起 死亡6万余人。

    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124万人死于道路交通,2000万至5000万因交通事故受伤或致残。而我国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降幅虽然明显,但依然高发。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仍高居世界第二位。

    2016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呈上升趋势,共发生864.3万起,同比增加65.9万起,上升16.5%。其中,涉及人员伤亡的有212846起,造成63093人死亡,22643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1亿元。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2.14,同比上升2.9%。

    近几年来,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比例维持在10%左右。高速公路事故追尾与剐蹭行人事故多发,超速与疲劳驾驶问题突出,重特大事故频发。

    2018年上半年,完成营业性客运量89.1亿人,同比下降4.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个百分点。高速公路私家车通行量达39.0亿辆、同比增长10.2%。营业性客运中,铁路客运保持较快增长,完成客运量16.2亿人,同比增长8.0%,其中高铁客运量占比超五成。

    公路客运降幅有所收窄,完成营业性客运量68.6亿人,同比下降7.6%,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水路客运规模有所减少,完成客运量1.3亿人,同比下降1.4%。民航客运持续快速增长,完成客运量3.0亿人,同比增长12.4%。

    2018年上半年,完成货运量232.1亿吨,同比增长6.9%,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分方式看,铁路货运保持较快增长,完成货运量19.6亿吨,同比增长7.7%,占全社会比重达8.4%,同比有所提高,铁路大宗物资运输优势进一步发挥,煤炭增量占总增量的80%左右。公路货运保持增长,完成货运量179.8亿吨,同比增长7.7%,高速公路货车流量增长9.7%。水路货运增速回升,完成货运量32.7亿吨,同比增长2.5%,增速较一季度回升2.0个百分点。民航货运稳步增长,完成货运量356万吨,同比增长6.4%。快递业务量持续高速增长,完成业务量220.8亿件,同比增长27.5%。

    在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和交通运输部交通国际合作事务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交通运输安全博览会”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指出,近年来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大幅下降。但是,我国每年交通运输事故总量仍居高位,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约占全国总量的70%和80%,重特大事故仍然未根本遏制,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非法违规现象突出、技术装备发展不平衡等制约交通运输安全的问题依然存在。

    2017年以来,中国交通运输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1月至4月道路运输领域发生较大以上等级行车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分别增加12.29%和16.2%。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安全事故依然高发,交通事故率、致死率仍然偏高,高速公路事故占比大,农村公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群死群伤特大事故仍然频发,驾驶员培训教育问题突出,疲劳驾驶问题依旧严重,交通参与者交通违法行为突出,道路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汽车安全法规体系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管理、执法和交通事故应急、救护水平仍然偏低,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存在诸多问题。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事故多发频发,集中体现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与行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暴露出行业安全管理中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当下,主动预防正成为一个交通领域的新概念,开始从理论模型到产品开发的全面落地。2017年7月29-30日,由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主办的“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主动预防”学术论坛于在合肥举行。相比被动预防,主动预防并不由政府主导和强制,作为安全交通领域的新发展阶段。

    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安徽三联学院校长金会庆认为,“自护、防护、自我检测观念和需求的诞生,意味着安全交通产业迎来全新发展阶段,同时将带动一条全新的产业链”。从举办方到嘉宾,本次论坛与会者涉及了产、学、研三界人士,主要有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安徽企业三联集团等。

    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

    主动预防的产业化理念是中国首次提出的。一直以来被动预防概念,是靠政府部门推动驾校和车管所的落实,而当下新概念要求驶员自我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自我检测。在2002年直到2012年左右,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从每年10万人下降到5、6万,而近年数量的下降率达到瓶颈。同时,随着私家车数量增多,非职业驾驶员大幅增加,这样的背景下,上游、下游的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开始进一步加大对交通安全的投入和管理。

    “科技的发展迭代起到了关键作用”,金会庆认为,他称人工智能、互联网、深度学习等新技术在交通安全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这些新技术对主动预防工程中的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的自我提升和安全行为的自我养成,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在该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院士王陇德称,关于交通事故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因素占据交通事故90%以上,通过检测,如果这个驾驶员有事故发生的倾向性,比例会高出到了6%-8%。驾驶员促成交通事故的相关结论,证明了人工只能在管理、执行上的必要性。同时,金会庆强调了VR技术的应用空间,他认为主动预防要求驾驶者不停地体验危险场景,酒驾、超速,这些都让VR技术主导的模拟体验设备成为新的用户需求。

    近年来,我国交通智能化水平正持续提升,互联网与交通融合的步伐也在加快,智能交通已经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突破的重要领域。在城市交通智能管理方面,我国已经研制出集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指挥与调度、交通信息服务、应急管理等多功能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并已得到广泛应用。

    2017年我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约1167.1亿元,同比2016年的1014.8亿元增长了15.01%。

    从“十五”到“十二五”期间,国家从政策、经济、技术上均大力支持,智能交通行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成绩,到现阶段“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平安城市”建设逐渐兴起,为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成长空间。

    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投资额2007年为247亿元,2014年达到837.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9.06%,以该增长速度推算,预计2016年我国智能交通系统行业的总投入将突破1000亿元到1413.81亿元,2018年将超1600亿元。

    作为未来交通优先发展的主题,智能交通系统对于提高交通管理效率、缓解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确保交通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符合国家建设“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平安城市”的要求,得到政策面的大力支持。

    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智能交通行业的市场空间,为本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期来看,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将在交通运输的各个行业和环节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由此创造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智能交通行业目前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领域,由于我国已建成总长度为12.54万公里的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络,加上各省、各地区建设的配套连接线,以及对存量高速公路进行改造升级,都将使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相关设备迎来迅速放大的市场需求。

    其次,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加,城市拥堵等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亟需有效的方案和管理工具来改善现状,智能交通产品及设备也将更为广泛地应用于诸如城市拥堵治理、智能化停车等领域。从总体上看,由于汽车使用城市道路以及停车场的频率要高于使用高速公路,其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将为行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采编:CY315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