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把景区天池当澡堂,国内旅游市场整体活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为何屡禁不止【图】

    近日,一则“两男子在甘肃文县天池景区游泳戏水”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四名男子不顾景区禁游规定,私自将景区天池当作泳池,在天池内游泳戏水,还拍摄视频传到网络上炫耀。景区安全巡查员发现后及时制止,并告知其行为扰乱了景区安全运营秩序,同时存在安全隐患,责令违规游客作出书面道歉和保证。

    尽管这次事件已落下了帷幕,但不禁让人想起不久前网络热议的甘肃丹霞地貌景区被破坏事件,为何这类明知不可为却非要为的事件会频频发生呢?

    “示范破坏”的不文明事件频发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游客并不是真的想洗澡,而是抱着一种“别人没有干的事我敢干”的炫耀心态,也是一种满足自己猎奇心理的行为。游客对天池景区设立的提示牌和栏杆视而不见,明知故犯,蔑视景区规定,将景区天池当成游泳池,这种极其恶劣的行为一次次着刷新人们的认知。

    尽管这次天池破坏者没有像之前破坏丹霞地貌那样造成了明显且严重的破坏,但二者性质是一致的。当有一个人为满足自己私欲,无视公共利益,带头“示范破坏”时,就会有更多人效仿。如果每个游客都这样,美丽的天池估计可能就真沦落为大家的澡堂了。

    但这只不过是众多素质低下的不文明游客的缩影。

    7月30日 据网友爆料“天空之境”茶卡盐湖的游客无视垃圾桶,将穿过的鞋套遍地乱扔,使得“天空之镜”变成垃圾场。据景区环卫工人介绍,为收捡这些垃圾,他们每天要工作13个小时。

    8月12日,五台山景区4名游客未购票,打算徒步从小道进入景区,景区流动稽查人员发现后,要求4人出示门票,遭到拒绝。在劝阻过程中,游客拍下视频上传网络称遭到拦截。

    9月2日,据网友爆料,在汾河湿地公园内看到两个年轻男子用弹弓打大白鹭等珍稀禽类,网友称“几乎天天都有一些人手持弹弓穿梭在水边、芦苇荡里打水鸟打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来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游客人数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增长率在10%以上。年初至今,从节假日旅游数据来看,行业整体运行水平良好。其中,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86亿人次,同比增长 12.1%,实现旅游收入4750亿元,同比增长 12.6%。“五一”假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 1.47亿人次,同比增长 9.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871.6亿元, 同比增长10.2%。据预计,国内和入境游人数有望超过 5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将突破 6 万亿元,旅游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新增旅游就业100万人。此外,从部分省市的出境旅游数据来看,二季度出境游较一季度有所好转。

    国内旅游大多围绕着5A景区展开,其中2010-2017年间国家5A级景区数量逐年递增,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5A级景区数量249个,而江浙一带拥有5A级景区数量在全国占比较高,拥有苏州园林、夫子庙的江苏省是拥有国家5A级景区最多的省份,景区数量占比达到9.2%;其次是拥有西湖、乌镇等景区的浙江省,占比达到6.4%。

    2016年-2018年国内旅游用户中一个月至少出游一次的用户占比有所增加,体现出国内高频次出游用户的增长趋势,旅游作为能够缓解压力,舒放身心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国内游客生活中的一部分。

    国内旅游市场方面,去年国内旅游情况整体超过预期。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超过50亿人,同比增长 12.8%。今年 1-4 月,三亚市等重点旅游城市累计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基本达到 10%以上增幅,实现旅游收入同比亦保持了较高增速。

    春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86亿人次,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收入 4750亿元, 同比增长 12.6%。 其中, 乡村民宿、 休闲街区、 特色小镇等全域旅游新产品业态备受青睐, 自驾游、乡村游、都市游、冰雪游高速增长。 旅游市场整体活跃, 自驾车出游比例接近 50%, 成为家庭出游的主要方式。部分重点景区春节期间表现突出,以峨眉山景区为例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再创新高,七天共接待游客21.8万人次,同比增长1.96%。

    2018 年“五一”假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 1.47 亿人次,同比增长9.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71.6亿元,同比增长 10.2%。 统计分析显示,“五一” 期间,全国假日旅游消费旺盛,旅游市场持续增长。 城市周边游、乡村游、生态游成为游客首选,自驾游火爆,旅游消费呈现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多样化趋势。文旅融合旅游产品,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成为假日旅游新亮点,各地古镇、古街、文化馆、博物馆等游人众多。

    目前,旅游业规模逐年增长,如果因为缺乏对该景区的文物遗产及景物的重要性认知,很多游客并不知道景区景物到底有多大价值。

    对于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太轻,才会产生“示范破坏”的事件发生。就拿这次在天池游泳的游客处罚来说,景区工作人员给予其处罚措施是作出书面道歉和保证,这样的处罚犹如隔靴搔痒。有网友就说“破坏文物,景区的犯罪成本太低了,这样之后只要有人想去破坏了,是不是提前带着保证书前去就可以了。” 处罚措施不同步,违法成本太低,使法律无法起到震慑作用。

    对于文明旅游简单依靠游客自觉,依赖游客素质提高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所以单纯对违反或破坏景区的游客进行教育也并不一定真的能让他们改过自新。毕竟只有法律的惩处才能让人们记住底线在哪里,所以完善具体相关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本文采编:CY315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