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洪泽湖万亩大闸蟹因上游污水绝收,大量死螃蟹漂浮在水面。
跨省污染案件,如果不建立起刚性的约束机制和追责赔偿条款,并确保各方遵守协议,那么“上游排污、下游遭殃”的事还会重演。
江苏洪泽湖万亩大闸蟹因上游污水绝收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新华社记者最近深入上游调查发现,在安徽淮北市烈山区陈路口闸,流经的雷河污染严重。沿着这条河沟可以看到,附近工业园一些工厂埋在地下的管道通向河沟。当地村民指着附近的一条河沟说,这里的污水排放到雷河里,里面连泥鳅都养不活。
在河南境内,则可看到马家河污染严重,乳白色、黄色、绿色及黑色的物质交替出现。河边上就是开封市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沿线不仅有各种生活污水管,还有畜禽养殖场及集聚区的排管,不断有黑色的污水排入马家河。这份调查,某种程度上也证伪了之前大闸蟹被“淹死”的说法。
对于万亩鱼蟹的死因,起初江苏省环保厅发布通报称,江苏省、安徽省意见一致,初步判断本次事件原因是由于上游泄洪夹带污水造成,下泄的污水和已进入湖区的污水,将持续影响洪泽湖生态环境。
可后来安徽省环保厅又提出,万亩大闸蟹绝收,初步分析是在台风影响下,暴雨区域发生大面积严重内涝积水现象,地表、农田、沟渠内生活垃圾及部分秸秆浸泡产生的面源污染等集聚,经洪水冲刷,随支流汇入湖体,导致洪泽湖水体溶解氧过低。
按照安徽省环保厅的说法,万亩大闸蟹似乎就是被“淹死”的。一时间,该结论引发如潮的质疑。而对洪泽湖的大闸蟹养殖户们而言,这也有些“难以接受”:他们中的很多人因此次事件鱼蟹死绝、血本无归,不少人还背着贷款,所以寄望于尽快锁定排污方,追回损失。而若污水罪魁祸首是台风和暴雨,那或许意味着,损失只能找老天爷来赔了。
而据新华社最新调查,导致万亩大闸蟹死亡的污水,显然不单纯是暴雨所造成的,上游严重的工农业排污,恐怕才是罪魁祸首。这些污水没有得到应有处理,台风暴雨一来,才会借着洪水滚滚而下,给下游带来了灭顶之灾。
上游污水导致洪泽湖生态环境恶化和养殖户损失严重的问题,其实已非首次曝出了。也正因如此,江苏宿迁、安徽宿州等8市于2012年签订了《关于环境保护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约定,上游城市提闸放水应提前采取污染防治措施,上游城市提闸放水应提前24小时向下游城市通报。如果真按这样的协议,上游泄洪应当建立在确保污染治理妥当的前提之上,并及时通知下游,那如今万亩大闸蟹死亡的悲剧可能也能避免。
安徽环保部门表示,将对下游受灾群众开展救助,并将加强协商,给予资金补偿。那所谓的救助补偿钱谁来出,何时能到位?对此,洪泽湖养殖户需要一个确切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跨省污染,还需尽早建立起刚性的约束机制,以确保各方遵守协议,否则洪泽湖恐怕很难摆脱上游污染的噩梦。
说起大闸蟹,与小龙虾还不太一样,小龙虾原本就是外来生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愉快的成长,所以消费者们吃小龙虾时很少会问这是哪儿的小龙虾,相比之下,大闸蟹就比较娇贵了,大闸蟹对生活环境要求要高得多,目前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数据显示,2016年,阳澄湖大闸蟹市场规模为648亿元,较之2015年增长幅度约为20%,结合市场销售数据监测与分析,预计2018年销售增幅进一步加大,全年销售额有望达到970亿元。
大闸蟹的产业规模逐年递增,其中电商平台和冷链物流的助力不可忽视。双赢模式下,京东平台迎来了销售井喷,截止2017年8月,大闸蟹销售额增长500%,达到了近三年的最大值。但阳澄湖大闸蟹产业依旧存在“硬伤”,如产量低、价格高、品牌集中度低和价格混乱等,规范大闸蟹产业时不我待。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