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iPhone苹果涨价 销售疲软 业绩为何不降反增? 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出货总和达7.026亿部,同比增长11.74%【图】

    9月13日,苹果公司发布了新款iPhone产品,尽管没有太多创新和亮点,但是苹果新品价格再创新高,iPhone Xs起售价为999美元,Xs Max的起售价为1099美元。即便是被外界称为廉价版的iPhone XR,其最低价也达到749 美元。

    尽管,苹果出台了三款新iPhone,但是其股价这几天却没有明显变化。这也体现了投资者的复杂心情,一边是苹果缺乏明显领先于同行的创新科技,三款新的iPhone没有太多创新和亮点之处。而另一边,苹果新款iPhone产品都涨价了,业绩增速不会大幅放缓。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由于苹果一直没有拿出领先同行的创新科技,所以频频受到外界批评,但是由于苹果每年都要在推出新产品时均要涨价,所以市场估计其业绩会有所增加,苹果的股价今年已经涨了约30%,并在8月份突破万亿美元市值。

    而广大网友却纷纷吐槽认为,新款iPhone功能确实提升不大,能让人记住并讨论的新功能几乎没有,如果硬要说新款iPhone有啥新改变,那就是屏幕正在变得更大。

    不过,也有一些果粉指出,新款iPhone推出的是双卡双待的机型,这是恰巧是契合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苹果在新款iPhone上采用了这种功能,就是对中国的消费者的示好。

    尽管对新款iPhone涨价争论不休,但在苹果刚刚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里面,苹果当季营收532.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454.08亿美元增长17%,净利润为115.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从财报来看,至少在第三财季中,苹果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季的苹果手机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却几乎持平。苹果在当季的iPhone销量为4130万部,比去年同期的4102.6万部只增长了1%。这意味着,苹果最主力的产品销量增长乏力甚至停滞。虽然,苹果手机的销量停滞增长,但由于价格在上涨,所以也并不影响到苹果公司销售iPhone的业绩。

    从目前形势来看,智能手机全球市场出货量出现大幅下滑,而在市场需求下滑或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如果苹果再调低产品的价格,与其他手机品牌拼价格、抢市场,肯定会深陷出货量增加不明显,利润下滑明显的困局。

    为此,苹果借着在芯片以及系统上的明显优势,在每推出一次新款iPhone就涨一次价,通过拉高各类产品价格的方式,来实现业绩增速不衰的目标。至于目前这样的高业绩还能支撑多久,尚难妄下定论,但至少在当下,这种涨价策略还是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事实上,未来苹果手机要想在手机销量上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是有很大挑战的,如果在技术上没有多大创新,那么新款iPhone要在销量上有大的突破,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首先,本来只做中低端手机的国产品牌,都向苹果手机的市场杀来。现在,魅族手机二三千元的“亲民”价格,让消费者们爱不释手,小米早已经丢掉了1999的帽子,蓝绿大厂的走量机型也步入3000元档,而华为已经杀向了 5000 元档。

    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手机奢侈品牌,比如8848,也已突破5位数。如果苹果的新款iPhone没有技术创新或者功能提升,恐怕无法吸引更多消费者。

    再者,造成苹果手机销售增速接近于零的原因是,手机市场趋于饱和,现在手机都已经成熟好用,一部手机至少能用1年半的情况下,人们的换机欲望越来越低。资料显示,2018年1月至6月,国产手机市场出货量1.96亿部,同比下降了17.8%。

    最后,正是由于中高端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各品牌手机为了剌激消费者的欲望,只能继续在产品上寻找差异化,让手机拥有更强的性能、更多的摄像头,更高的屏占比。

    但这样的研发、营销都需要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而各品牌的旗舰手机的价格和功能正在逐步接近苹果iPhone。现在人们买中高档手机可以有多种选择,国产的手机还相对便宜,使用功能上还与iPhone相差不多。所以这也分流了一部分苹果iPhone的潜在用户。

    苹果近日推出新款iPhone,虽然涨了价格,但其销量却远不及预期。这既与国产手机品牌走向中高端市场有关,也是市场需求萎缩,更有苹果手机与国产手机差距缩小的因素。如果后续苹果的新款iPhone创新乏力,而仅是靠涨价来维持业绩不衰,注定难长久。苹果必须要与国产手机在技术上拉开距离,才能确保业内老大地位不失。

    苹果公司2007年6月在美国发售首款iPhone, 其超大屏幕加唯一按键布局突破了人们对手机的认知。 随后发布的iPhone 3G、 iPhone 3GS继续技术革新,迅速开拓市场,出货量和销售量快速增加,带动苹果公司营业收入稳步提升。 然而此阶段的中国市场尚处于萌芽期, 虽有iPhone 3GS初入中国,但未完全进入中国市场。

    数据显示苹果在大中华地区营收同比下滑10%。三季度为80.04亿美元,上季度为107.2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88.48亿美元,环比下滑25%。然而,苹果其他地区的业绩则向好。美洲区同比增长13%,欧洲区同比增长11%,日本增长3%,亚太其他地区增长15%。这些地区的销量带动苹果Q3营收同比增长7%。

    其实,上一个季度,苹果在大中华地区营收同比就下滑了14%,而其他地区也是在保持增长。另外苹果第三财季销量为4103万部,上季度为5076万部,去年同期为4040万部,环比下滑19%,同比增长2%。由于本土对手竞争加剧,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始终是苹果财报中的“痛点”。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调查,第二季度苹果在华出货量被小米反超,位居第5名。外媒称,苹果的困境已经导致其在大中华区销售大幅下滑。2017上半财年,该市场是苹果唯一出现销售滑坡的市场。

    2011-2013年是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高速发展的三年,苹果智能手机在全球引发了手机革命,但是由于IOS系统的封闭性,中国智能手机起步迟迟较为落后;随着Google公司发布Android系统后,由于Android系统自身的开源性,使得中国许多手机厂商都纷纷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在全国引发了一场手机革命行动,这三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年均增长110%。2015年由于技术壁垒和国产山寨机等原因,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出货量仅仅提高2.6%。

    2017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443亿部,较2016年4.673亿部下滑4.9%,这也是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2017年中国品牌出货总和达7.026亿部,同比增长11.74%,除了在2014年受山寨机影响增速下滑外,其他年份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目前更是超越三星、苹果总和,全球市场份额来到48.2%,这也意味全球前十名品牌中,毎二部智能手机就有近一部是中国品牌,现阶段的国际品牌大厂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

    从2013年到2017年,从三星到华为,中国智能手机的NO.1换了四个品牌:三星、小米、OPPO、华为。

    2016年,OPPO、vivo在成功的销售策略、创新技术带动下,生产数量异军突起,合计达1.8亿部(其中,国内1.48亿部),挤下小米、联想,位居全球第四名及第五名,在国内市场分别位居第一名及第三名。

    2017年OPPO国内出货8050万台,市场占有率为18.1%,继去年大幅增长122.2%之后,今年仍然有2.7%的增长,但仍然不敌华为18.6%的增速,才当了一年“老大”就退居第二。

    而vivo国内出货量下降0.8%,此前数据更是显示小米全球出货量超越vivo,但最终来看在中国vivo仍然保持优势,以6860万台出货量排名第三。

    苹果手机在中国所占市场份额的排名已经下降至第四位,落后于中国本土手机制造商OPPO和广东步步高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旗下的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Vivo),以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总体来看,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品牌表现强劲,国内国外全面开花,虽然IDC和TrendForce数据稍有出入,但大方向是相同的,那就是:小米、OPPO和vivo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本文采编:CY315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