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科技改变保险服务,支付宝“相互保”3天用户超150万,“保险通证化”将成未来趋势【图】

    2017年,我国原保费收入3.66万亿元,同比增长18%,远高于GDP增速6.9%,保险深度4.42%,保险密度2646元,较上年均有一定提升。但与欧美和亚太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保险深度和密度仍有很大差距,2016年我国大陆地区保险密度只有325.16美元,保险深度4.16%,远低于欧美主要经济体,也显著落后于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2017年人均GDP已达到59660元,接近9000美元,且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剧,且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升,未来人们对保险保障的需求将逐步释放。

2010-2017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情况

年份
保险业保费收入:元
2010年
145279714.55
2011年
143392512.22
2012年
154879298.09
2013年
172222375.23
2014年
202348105.82
2015年
242825194.63
2016年
309591008.90
2017年
365810073.85

资料来源:保监会

    随着保险科技应用日益广泛,创新业务快速发展。保险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广泛运用于产品创新、保险营销和公司内部管理等方面。依托于互联网保险对部分标准化传统保险的快速替代及场景创新型产品带来的增量市场,互联网保险创新业务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互联网保险签单件数124.91亿件,增长102.60%,其中退货运费险68.19亿件,增长51.91%;保证保险16.61亿件,增长107.45%;意外险15.92亿件,增长539.26%;责任保险10.32亿件,增长438.25%。

    以支付宝为例,最近支付宝推出了一款互联网保险产品——“相互保”,短短三天时间,已经有超过150万的用户参加了这一款保险计划。 “相互保”是一项低门槛的健康保障服务:芝麻分650分及以上的蚂蚁会员(60周岁以下)无需交费,就能加入到其中,获得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100种大病保障,在他人患病产生赔付时才参与费用分摊,自身患病则可一次性领取保障金。

    但在尝试加入“相互保”计划时,要求用户签署的告知书等内容。提供“相互保”服务的除了蚂蚁金服,也有保险服务公司信美相互,支撑“相互保”的也是经过向银保监会备案的保险产品。也就是说,“相互保”在根本上是保险服务,而从它的受欢迎程度可以发现,互联网保险服务可以像“余额宝”一样通俗易懂,展示出保险的另一种样子。

    互联网能否实现保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近年来,商业保险面临不少质疑,包括保险的范围、赔付的条件、退出的条件等。所以,当蚂蚁金服设计保险服务时,希望利用科技的力量改变保险在人们心中的印象:“让用户以最低的成本享受到更好的保障,是我们推出‘相互保’的初衷;同时利用互联网思维、技术搭建一个普惠、透明、便捷的平台,让保险回归本源。”

    这一点,或许是“相互保”用户猛增的重要原因。与一般保险产品根据疾病发生率定价、需先行支付固定保费不同,“相互保”服务根据实际发生赔付案例的情况进行费用分摊。

    根据规则,每月两次公示、两次分摊。在公示日,期间发生的确诊赔案均会在适度隐藏敏感信息的前提下,给予公示并接受异议申诉。公示无异议的所有赔案产生的保障金,加上规定的10%管理费,会在分摊日由所有用户均摊。钱花在哪里,每个参与者需要分摊多少钱,完全公开透明。

    均摊实际金额视每期公示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过,在单一出险案例中,每个用户被分摊到的金额不会超过0.1元钱。至于患病可以拿到多少钱,则要看用户初次确诊重疾时的年龄:不满40周岁,赔付金额为30万元,超过40周岁,则为10万元。确诊患病,只需手机拍照上传相关凭证,公示无异议后就能一次性拿到保障金。

    举一个例子:假设某一期公示时,“相互保”中成员人数为500万人,公示100个出险案例,按照最高赔付金额计算,赔付总额为3000万元,加上协议中规定的10%管理费,即还需管理费300万元。那么在分摊日,将由500万人成员平摊3300万元,每人当期扣除保费为6.6元,单个出现案例的金额不到0.07元。

    “相互保”用的是“随进随出”模式,如果成员不愿意继续分摊,可以在完成公示分摊后,选择零门槛退出。“分摊的时候不仅是在支付一笔费用,更是实实在在帮助一些人,让用户相互守望、彼此帮助,这是‘相互保’的初心,更是相互保险的使命”。据了解,支撑“相互保”的是经过向银保监会备案通过的保险产品,而信美相互拥有国内首家相互制寿险牌照,接受银保监会指导和监管。此外,“相互保”采取的是一次性全额赔付,这与一些网络互助平台的“收到多少、给付多少”政策不同。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互保”对基础保障形成了有益补充。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认为:“相互保险没有股东,与消费者利益高度一致,建立好运营机制、整合好服务资源、服务好消费者是相互组织经营的核心目标,结合互联网技术、高效运营,可以让更多人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推动健康中国顺利实现。”

    除了服务方式,还能改变什么?

    之所以会有“相互保”,是因为科技改变了保险服务。这种改变不仅仅在服务方式上,还包括服务场景上。一方面,科技可以为用户量身定制保险服务;另一方面,还可以用科技创造保险场景,这个场景就无时无刻让你感受到场景的存在,让你感受到保险服务的存在。

    新技术让保险更透明

    互联网保险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更加透明。尤其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很多科技企业已率先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保险服务中。近日,众安科技联合工信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众安保险、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在开放资产协议基础上推出保险通证(Policy Backed Token,以下简称“PBT”),实现保险资产的通证化,也展示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将对保险行业带来积极作用。

    在当下的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在使用区块链时,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往往是将业务的一部分置于区块链,底层部分仍旧走传统系统,导致区块链的价值无法得到真正的发挥,用户与保险公司都不能从区块链中真正受益。PBT从保险的底层资产入手,提升保险业务在用户、产品、场景、监管等多个方面的能力,为区块链在保险领域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比如,在当下保险市场的保单信息流转环节,始终存在若干痼疾未能解决:保险公司及相关方的沟通方式以邮件往来为主,高度依赖人工沟通协调,而且交易形式也多是手工统计;保险共保的投保周期动辄长达数个月,让用户与企业都感到费时费力,并且由于用户数据需要在多家保险公司同时流转,存在敏感数据丢失泄露的风险;当用户申请保单质押贷款时,往往出现因用户还款超时导致保单提前失效、保单价值无法实现利益最大化、其他机构使用该保单资产需要经过繁琐的确认认证等问题……

    但是,当利用区块链技术将产品完成通证化后,保险条款将更加透明。同时,由于各家保险产品具备一致要求规范和标准API,因此用户可以统一化管理自己在所有保险公司的保险资产;保险公司也将在再保、共保、渠道对账等场景下大幅降低对接的成本和数据审核成本。而在隐私方面,保险通证相较传统数据隐私保护更加周密,因此保险公司不需要用户的真实投保信息即可获得实际投保总额,完成正确决策。

    众安保险旗下的航旅出行综合保障产品“飞享e生”已率先实现保险通证化,其保险定义即智能合约的定义,所购买的保单即是通证。依托于开放资产协议,它在产业链主体间的流转更为高效、安全,客户权益及服务体验也更能得到保障。在不久的未来,还将有健康险、车险等险种接入PBT。这意味着更多的保险从底层设计上用上区块链技术,解决诸多行业痛点。

    除了保险外,银行、保险、农业、供应链、共享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实体经济资产同样可以实现通证化,让资产信息更透明,让资产动态可跟踪,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资产流通和配置。区块链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存证和发币,而是在解决协同化、实时化的监管保障前提下赋能实体经济,同时确保用户个人对数据隐私的控制权。

 

本文采编:CY237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