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日本水泥行业34年兼并重组、去产能的经验之路有助于我国水泥产业未来发展借鉴【图】

    日本水泥行业经历了黄金发展阶段后,随着国内建设高峰的结束,需求持续回落。在此期间,日本也推出了类似的联合销售、去产能等一系列措施。整体看日本水泥市场经历了三轮产能去化周期:

    第一轮(1984~1990年):危机中淘汰与联合并举

    1984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行业改革,出台了《日本水泥改革的基本方案》,核心内容有:

    1、去产能。1985年底以前淘汰生产能力为3100万吨的水泥窑,主要是烧成炉,其产能利用率较低,30%不到;同时1986年6月30日之前,不得有烧成炉的制造、增设和改造;3100万吨熟料产能占比当时日本产能约24%。

    2、联合销售。设立五家共同事业公司,以促进生产、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合理化。A、生产集中化(包括处理过剩设备);B、销售、流通、储存等共同化;C、采购共同化。5家企业控制了国内100%市场,每家20%份额。

日本1984年成立5家联合公司

联合公司名称
股份公司名称
资金:百万日币
中津水泥共同事业
小野田水泥
300
新日铁化学
东洋曹达工业
日立水泥
三井矿山
大日本水泥共同事业
日本水泥
300
大阪水泥
第一水泥
明星水泥
石二水泥共同事业
三菱矿业水泥
300
德山曹达
东北开发
安第斯共同事业部
住友水泥
120
麻生水泥
电气化学工业
日铁水泥
八户水泥
尿田水泥
联合水泥
宇部兴产
400
秩文水泥
敦贺水泥
琉球水泥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3、再去产能。1987年政府又制定了产业构造改革办法,在1989年之前淘汰1000万吨产能。熟料产能从1985年的9800万吨,下降至1990年的8720万吨。

1985-1990年日本水泥企业及窑数量走势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第二轮(1994~1998年):兼并重组中寻找曙光

    1994年,日本水泥进行了第二次较大的整合,小野田水泥与秩父水泥合并为秩父小野田。住友水泥与大阪水泥合并为住友大阪水泥。1998年,宇部兴产与三菱MMC合并为宇部三菱;同年秩父小野田与日本水泥合并为太平洋水泥,两家公司水泥生产量约3000万吨左右(秩父小野田1697万吨,日本水泥1341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水泥企业。

    至此日本国内水泥集中度得到快速提升,龙头太平洋水泥市场份额达到约37%,CR2约62%,CR3为80%。日本水泥产量从1990-1995年整体延续稳定增长局面,并在1996年达到历史峰值9960万吨,某种意义上看日本水泥此次大规模的整合也是伴随着需求步入峰值的一次未雨绸缪的行业变革。

1998年日本水泥企业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1994-1998年日本水泥供给需求走势图

资料来源:日本水泥协会、智研咨询整理

    第三轮(1998至今):大企业担当率先去产能

    这一阶段,行业也经历了去产能,工厂数量从1998年的39家降到2017年30家,窑数量从75家降到52家,产能去化比例约43%,基本与需求下滑幅度相匹配。从产能利用率层面看,在供需双向去化过程中,行业产能利用率并未有显著下跌,相反维持在相对较好水平,甚至在近年还有一定提升;此后在需求稳步增长下,熟料产能利用率从2010年不到80%提升到当前的90%左右水平。

从1998年和2017年对比看,大企业主动进行了去产能让出了部分份额

市场份额
工厂数量
企业名称
1998
2017
1998
2017
太平洋水泥
36.70%
31.53%
13
9
宇部三菱
25.25%
27.85%
9
7
住友大阪水泥
17.72%
17.08%
7
5
德山水泥
6.18%
8.81%
1
1
麻生水泥
5.29%
3.87%
2
2
电气水泥
2.69%
3.75%
1
1
东曹水泥
1.90%
2.12%
1
1
新日铁水泥
1.22%
1.38%
1
1
日铁矿业
1.15%
1.23%
1
1
日立水泥
1.00%
1.26%
1
1
琉球水泥
0.88%
1.11%
1
1
CR2
61.95%
59.37%
/
/
CR3
79.67%
76.45%
/
/

资料来源:日本水泥协会、智研咨询整理

    后需求时代,日本水泥龙头实现业务复合化

    收入增速窄幅振荡。太平洋水泥和住友大阪水泥分别为日本水泥行业第一大、第三大水泥企业,2017年市场份额分别为31.5%、17.1%,占据了近一半的日本国内市场份额(第二大宇部三菱未上市,占比27.9%)。剔除1998年太平洋与秩父小野田合并、1994年住友水泥与大阪水泥合并为住友大阪水泥,在后需求时代,两大企业营收基本保持平稳,处于窄幅振荡区间。

    太平洋水泥及住友大阪的多元化布局。除自身水泥业务外,太平洋水泥及住友大阪均涉产业链上的其他业务,如矿山资源、混凝土建材等。其中太平洋水泥的矿山业务体量较大,在日本资源匮乏的限制下,为水泥、混凝土等业务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是公司毛利率保持稳定的原因。

    他山之石:日本经验的启示

    国内大量联合销售公司成立。行业近期连续成立多家联合销售公司,2017年底海螺成立海中建材贸易公司,目前共有8家联合销售公司成立,覆盖山东、安徽、江苏、云南、江西、贵州等市场,合计占比公司总产能的64%。此前内蒙、辽宁等地均有成立联合销售公司。

2018年2-8月国内成立大量联合销售公司

时间
地城
名称
事件
2018/2/12
吉林
吉林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由吉林亚泰、冀东水泥、北方水泥共同组建
2018/3/9
安徽
安徽江北海中建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江北海中建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安徽海螺水泥占股51%,中建材旗下上海南方水泥占股49%
2018/4/22
黑龙江
哈尔滨隆合建材
北方水泥、亚泰集团、金隅冀东等企业悉数
2018/5/12
河北唐山
唐山金石联合水泥产业发展平台
共有12家企业入股。包括金隅冀东、唐山建投两大股东以及唐山圣龙、泓泰、燕东、飞龙、六九、弘也等小股东
2018/5/23
云南
/
云南水泥建材集团与云南西南水泥有限公司就曲靖区域的相关合作达成一致,华新云南、文山海螺、嘉华云南、曲靖嘉华均出席签约仪式
2018/8/28
内蒙古
内蒙古水泥集团
蒙西水泥、辽宁山水工源水泥、中联水泥、乌海赛马水泥、北方水泥、内蒙古万晨能源等6家企业发起设立,总部位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日本联合销售公司的启示。

    日本在第一阶段成立联合销售公司是为了应对产能过剩,但作用并不显著,一方面是因为需求出现了快速的下滑且有出口扰动(水泥出口占比平均在10%,最高达到30%),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尽管表观上日本当时的产能利用率高于国内,但日本是面积较小的岛国(水泥理论上可通过港口销往全国,较难协同),需关注全国产能利用率,而我国更应该看区域,当前华东、华南、西南的产能利用率都要高于当时的日本。对比之下,我们判断国内或能够在需求小幅回落的情况下维持价格高位中枢的作用。

    在需求下行阶段,去产能和并购才能保证行业健康发展。日本在第二阶段进行了大规模的去产能和并购,全国CR3提升至80%,产能利用率回升至90%左右,价格和盈利能力持续回升,至此才体现出竞争格局对价格的控制力。这说明面对需求快速下滑,只有真正去产能才能实现行业健康发展。

本文采编:CY245

版权提示: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